百善孝为先,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昨晚8时,平凉市“十大孝子”颁奖典礼在平凉市人民剧院隆重举行,刘建仓、邵生明、张晓丽、樊菊社等十位孝子获得殊荣。
据悉,本次获奖的“十大孝子”是在平凉全市范围内投票选出的,今后,平凉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对“十大孝子”的事迹进行宣传,让广大市民向他们学习。
昨晚8时,平凉市人民剧院内座无虚席,平凉市“十大孝子”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平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出席典礼并为获奖孝子颁奖。
此次活动选出的“十大孝子”来自平凉市各行各业,当中既有年过六旬的老人,也有年轻的80后,他们孝敬老人的善行感动了无数平凉市民。采访中,记者从平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了解到,此次评选活动引发了孝道大讨论,弘扬了新风正气,同时树立了乡风文明,推动了农村发展。
据悉,此次平凉市“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于今年3月全面启动,分为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四级逐级评选表彰,平凉市累计评选各级“十大孝子”3640人。9月底,活动进入市级推选阶段,层层推选候选人36名,经市评审委员会初评,确定了20位候选人,并在平凉市范围内通过网络、报纸、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了投票,累计参与投票人数11.4万人次,最终确定了10名“十大孝子”。
虽然“孝星”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但是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67岁的马秀珍是“十大孝子”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就是这位本该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老人,却5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今年刚刚年满100岁的叔父马有才。在伺候老人的几十年里,马秀珍不怕脏,不怕累,用她的爱心和孝心演绎着浓浓亲情。与马秀珍同样年过六旬的孝子还有庄浪县通化乡野赵村的农民石志强,从1984年开始至今的近30年时间里,石志强除了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外,还为5位远亲老人养老送终。对于这一切,石志强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骄傲,他只是淡淡地说:“这一切都是我作为一个晚辈应该做的。”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大部分80后表示照顾父母力不从心,但华亭县安口镇胡家窑村24岁农民、“十大孝子”中唯一一名80后张晓丽却不这么认为。这位年轻女子8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母亲,她视继父如亲父,精心操持全家的衣食住行,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
平凉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刘芳1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从此之后,刘芳起早贪黑,为照顾奶奶和两个妹妹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让奶奶幸福健康地享受着晚年时光。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平凉市农业经营管理站副站长王金世,正是从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了他对父母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他用爱和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灵台县独店镇马家塄村的残疾人冯义勤自幼患有先天性疾病,被县残联鉴定为三级肢体残疾,他家中兄弟4人,其他3人都成家立业,唯有他因残疾而未成家,他与七旬老母相依为命,精心照顾老人,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邵生明是华亭县河西乡新庄小学一名普通教师。20多年来,他敬业爱岗,孝老爱亲。作为儿子,他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侍奉重病卧床的父母体贴入微,使二位老人安度晚年。
百善孝为先,在“十大孝子”中,有一些人视公婆、岳父母如亲生父母般悉心照顾,无微不至。泾川县党原乡妇女樊菊社今年47岁,18年前,她的丈夫突然失踪,只留下68岁的父亲和4岁的女儿。18年来,樊菊社拒绝改嫁,独自承担起维持生活的重担,悉心照料年迈的公公,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这个家庭。崆峒区大寨回族乡农民马五英是一个恪尽孝道的上门女婿,由于家中岳父瘫痪,岳母眼睛失明,为了维持家用,他只能靠打零工补贴家用,5年如一日,服侍在岳父岳母的身边。
今年47岁的刘建仓在入赘妻家的20多年中,勤俭持家,尊老敬老,热心地侍奉着岳父母,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他的岳父母逢人就说,他的这个“儿子”实在比村里有些人的儿子要好几倍,这是他们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他的孝行被村里人传为佳话。
(来源:西部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