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起锣来打起鼓,欢欢喜喜迎新春。”1月28日,正值农历小年,北京昌平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内正在上演腰鼓队表演、旗袍秀、护理老人活力轮椅操,这是一场“特别”的春晚,演员和观众的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演出现场,老人们都精心打扮了一番,有的围上了红围巾,有的把自己早年的首饰戴上了。豪叔是这次腰鼓队表演的发起人,他介绍,这次进行表演的腰鼓队成员都是业余爱好者,平均年龄73岁,平时在一起通过打腰鼓来锻炼身体。豪叔告诉记者,今年他有一个小目标,希望腰鼓队能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平均年龄最大的腰鼓队。
事实上,这台春晚只是社区为老人们策划春节安排的一个缩影。社区还为老人们提供京味儿年货大集、新春出游活动,让老人们切身感受到新春的喜庆和快乐。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反以往对于“过年回家”的狭隘定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示,“家”代表的不单单是一幢房子,而是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养老社区67岁的居民刘叔叔说,今年春节他儿子已经提前预定了社区的客房与年夜饭。刘叔叔说:“儿子工作忙,儿媳妇还要带孩子,回老家过节待不了几天,来来回回太折腾。上有老下有小,小两口照顾起来太麻烦。与其这样,还不如我们全家就留在社区里过节,不仅吃住省心,老人也有护工来照顾,大家都方便。”
事实上,与刘叔叔有一样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除了热闹团圆之外,省时省力是老人们选择留在社区过年的另一大理由。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小辈们工作都很忙,难得过年能休息,他们也不忍心让孩子们为了一顿年夜饭瞎折腾。“我们年纪大了,饮食上需要注意的比较多,孩子们在做年夜饭时难免有很多顾虑。”社区居民的陈阿姨说。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满足居民和家属在春节期间的生活需要,社区已经腾出一些客房,方便家属入住和老人共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