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后,面临养老困境的通常是这几种老人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9-02-1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这一问题引来了高度的社会关注,“养老”成了一个大问题。古语道:养儿防老。在中国传统的养老体系里,人们通过养育儿女解决老年阶段的经济和生活有所依靠的问题。在中国,当今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养老机制的不完善,经济发展的断层,“养老”这一问题的解决大多还是依靠孩子。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养老的不确定性,多数老人陷入养老困境。根据相关部门调查数据的显示,面临养老困境的通常是以下几种老人:
 
  一、对孩子付出却一味求回报的老人
 
  “现在我是付出了,谁知道孩子以后孝顺不孝顺,他不孝顺我不就亏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小林这样向调查记者说道。小林这类人把抚养孩子当作一笔交易,还没付出就想着回报,只盯着孩子将来孝顺不孝顺,把亲情置之不理,生怕自己的付出打了水漂。
  其实,这样反而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更严重的可能会让孩子影响孩子对亲情的认知,让孩子认为自己只是父母的投资品。这种做法不但不会起到养儿防老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让自己老年陷入养老困境。
 
  二、过于偏心的老人
 
  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重男轻女这一现象仍时常可以见到。父母的过于偏心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单薄。另一方面,被偏心的一方可能会恃宠而骄,越来越堕落,不思进取;而被轻视的那一方会认为父母靠不住,选择远离家庭。造成自己老了无人赡养,陷入养老困境。
  都是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不应该过分偏心哪一方,只有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过上幸福美满的老年生活。
  
  三、养老完全依靠孩子的老人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年人要想安度晚年,光依靠孩子是不够的,只有事先为自己做好安排,才能尽最大可能不让自己陷入养老困境。当代年轻人多数面临着“四加一”的生活压力,也就是两个年轻人要养四个老人加一个小孩,这无形中造成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
  作为社会保障机制的养老保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缓解老年生活的经济压力。但是在投注养老保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甄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险。
  “老有所养”是中国长久以来的社会追求,而养老一直是全球各地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想要真正的解决养老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机制,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在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用亲情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早为自己的养老问题做好打算,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才能使自己老年不陷入困境,安享晚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