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的到来和生育政策的放宽,使得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备受关注。
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促进扩内需、惠民生,此次会议重点部署推动家政服务增加供给、提高质量的措施。
会议指出,促进家政服务扩容提质,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是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需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消费、增就业。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适应了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现状,全面二孩政策和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家政服务业可以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家政学学科带头人吴莹则表示,之所以提出“促进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这个议题,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的放开对家政服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服务要求。
“育婴、月嫂护工和居家养老服务等是目前家政服务行业比较成熟几个业态,服务人员面临刚需,但就目前而言,家政服务人员和服务能力是供给不足的。”吴莹认为,除了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补缺市场外,还要实现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
老龄社会中家政服务转型 越来越多的报告和数据指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据中新网报道,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00年-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到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
“当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众多,平均的老年期超过20年,该态势还要进一步延长。”党俊武告诉澎湃新闻,老龄化标志着长寿时代的到来,我国当前的家政服务业是过去年轻社会的产物,其观念、理念和发展方式需要转型。
如何进行转型?上述报告提出“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报告指出,促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倒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长期照顾和老年健康服务将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并促进养老产品、保险产品、医养产业等繁荣发展。
“在老龄社会,家政服务业应进行战略转移,针对低龄健康的老年人、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提供何种服务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党俊武认为,我国的家政服务业应从适应年轻社会转型到适应老龄社会上来。
二孩时代暴露家政服务短板 与此同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又与解决老龄化问题密切相关。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即“全面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早在2015年11月5日,《人民日报》曾发布题为《“全面二孩”不能止于放》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为确保“全面二孩”政策的有效实施,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或许应该成为各级政府下一步行动的焦点。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的调整为我国家政服务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国家层面也提出了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