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一顿“现成饭”,是许多老人在晚年时都想享受的生活,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主观因素的制约,有些老人其实很难吃上一口“现成饭”。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会面临“吃饭难”的窘境。
在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社区养老成为解决老人吃饭问题的重要途径,社区助餐也逐渐在绍兴市推开。
老人一个电话热饭热菜就能送到 “你好,我今天要一份10元的套餐,帮我送到……”早上9点,龙洲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根据电话逐个登记中午需要送餐上门的信息,每天中午,这里要为社区里的老人送出20-30份午餐,只要在早上9点-11点之前来电订餐,送餐区域范围内的老人都可以免费送餐到户,此外,食堂还可以为社区老人提供食物代加工的服务。
绍兴市仁本居家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峥介绍,只要在几个助餐点辐射范围的一两公里内,也就是15分钟养老圈内,都可以做到免费送餐。“我们在越城区11个社区、柯桥区21个社区都推出了社区助餐或者送餐服务,老人只要根据每天的菜单,一个电话就可以获得免费送餐的服务。”据介绍,绍兴市仁本居家服务有限公司是我市较早运营照料中心的公司,目前在全市共运营着60家照料中心。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绍兴市建成了2000多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了1300多个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覆盖率达57%。在越城区近8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经有近四分之一提供老年助餐服务,越来越多的照料中心不仅提供午餐,还提供早餐和晚餐,比如越城区的罗门社区、龙洲花园社区均提供早餐与中餐。
此外,也有个别社区对辖区内的特困老人提供每周两顿的爱心午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人的就餐问题。
多少钱一餐老人较易接受? 在水沟营社区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记者采访了3位正在就餐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隔三岔五都来这里就餐,对于菜的价格他表示还是可以接受的。“一餐15元,吃不完可以打包,这对我来说能够接受,有时候我还带着朋友一起来吃,两个人吃上25元,就已经很不错了,去外面吃个中式快餐的话,25元只能吃一人份的餐。”他说,一开始也怕贵,但只有吃了才知道,一荤两素这样的价位、这样的菜量是一点都不高的。
采访中,记者也遇到不少对社区助餐服务不理解的老人,“家里随便都可以做,为什么要到外面吃,外面哪有家里吃得好?”“我去菜市场买10元的菜可以吃上两三顿了,自己吃还自由,何必去社区吃饭呢?”……记者发现,多数老人其实最关心的还是菜的价格问题,不少老人在看到菜单后,首先会盘算菜的成本价是多少。
“我觉得一份中餐8-10元还是能够接受的,但也只能是偶尔吃一下,天天吃肯定觉得不划算。”西园社区居民刘美华说,她也去这样的食堂吃过两三次,确实方便却只能尝鲜,并不是长久之计。
接受度遭遇瓶颈,价格成主要影响面 龙洲花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来电订餐,社区的老人还可以直接到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去就餐,现在每天有30位左右的老人上门就餐,但从整个社区和周边的老年人居住情况看,这样的就餐率其实是非常低的。与龙洲花园社区类似的还有罗门社区,这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前来就餐的也就四五十人,其中还包括对外开放的消费者,老人上门就餐确实并不多。
范峥表示,一方面是宣传问题,而更重要的还是老人对价格十分敏感,“很多老人不去看菜的营养搭配,只看价格,一荤两素的套餐售价10元对他们来说也嫌贵,宁可去菜市场买一把两三元的青菜,随便在家对付一下。”他无奈地说,其实目前各个中心推出的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都优惠不少,“我们运营四年的时间,在助餐这方面基本属于亏本经营,菜蔬的选择要求高,加上各种调味品的价格,基本是成本价供应,公司还需要另外负担每个厨房中一位厨师和一位阿姨的人工费。”范峥说,即便如此,不少老人还是觉得价高不合算。
罗门社区主任史夏娟认为,社区助餐是一件大好事,可以解决行动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的吃饭难问题。“但我们希望做得更好,还需要积极推广。”她说,每年民政局都会发给70周岁以上老人100元的养老服务券,但很多老人用不完,与其浪费还不如让这些券用于就餐上。史主任表示,虽然只是100元的券,但用在助餐上其实有很大的用处,比如这100元可以让老人吃上好几餐热气腾腾的午餐,这本身就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可以让老人逐渐接受,这也是一种别样宣传途径,可以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鹤池苑社区主任付畏烂表示,城东目前还没有社区推出这样的社区食堂,但鹤池苑社区也会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尝试经营,“对于社区来说,成立这样的食堂,主要就是要负担人工成本费,如果有需要,可能会进行尝试。”她也认为,就她了解的信息来看,届时餐点价格会是最大的问题。
范峥提议:“其实其他地区的社区助餐对合作企业或者是服务社区有一定补贴,社区或者合作企业把这部分补贴用到降低菜价上,比如从10元的价格降低到8元,那么肯定能够吸引更多的老人前来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