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被访的60岁以上、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中,有超过40%的老人将来打算住养老院。由此可见,未来人们对于养老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近日,河北省民政厅印发《2019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实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达标工程
各地民政部门要组织养老机构对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2017)国家标准开展自查自纠,提升服务质量;联合有关部门或组织第三方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公布达标养老机构名单,督促指导不达标养老机构整治提升;年底前,确保70%养老机构基本符合《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2017)国家标准。
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
推动《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公建民营等方式,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建设、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改造后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应具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2019年,各市要完成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确定的改造提升任务,及早谋划2020年改造提升计划。对投资50万元以下的改造提升项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改造提升进度,确保2020年完成全部改造提升计划。
实施星级示范养老机构培育工程
修订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和细则,启动2019年度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参加星级评定。以评定流程、申报条件、评定细则和注意事项为重点,加强对参评养老机构的培训指导,涉及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等专业的,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应予以支持;各相关业务部门在组织本系统业务培训时,可将养老机构相关人员纳入培训范围。2019年,每个市培育一家三星级、每个县(市、区)培育一家二星级以上养老机构,通过星级评定推动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根据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检查及专项行动中排查出来的医疗卫生问题隐患,会同民政部门加强整治,保障养老机构医疗卫生安全和质量。继续总结各地医养结合的成功经验,遴选推广一批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推动完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通过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水平。
不同阶段的人们,对于是否入住养老院有着不同的看法。
调查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离异或丧偶、东部省区、健康状况不差、常和朋友聚会聊天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更明显。
对于现在婚恋观、生活观都有很大变化的年轻人来说,对以后养老生活的想象更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乌托邦。
但老了住养老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缺口已经达到914万,且增速还在上涨。至2020年,随着中国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数量增加,养老护工岗位应达到657万至731万。但目前中国的养老护工缺口在300万至500万人,新增老年护工的流失率为40%至50%。
(来源:)
中国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