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我国养老金恐于2035年耗尽,税延养老保险如何“顶门立柱”
作者:   来源: 金融时报  2019-04-17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披露,我国养老金结余到2028年即将出现负数。严峻的形势再度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不能再单纯依赖社会养老保险,应尽快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特别是被国家给予厚望和税优政策支持的税延养老保险,如何能为补充养老金缺口派上大用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4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披露的几组数据格外醒目。报告称,当前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已高达16个,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全国养老金当期结余今年已是负值,即便算上财政补贴,2028年当期结余也将出现负数,累计结余将在2035年有耗尽的可能性。

  严峻的形势再度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不能再单纯依赖社会养老保险,应尽快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特别是加快发展被国家给予厚望和税优政策支持的税延养老保险。纵然在近一年的试点中还面临着试点范围有限、客户观念不足、税收优惠力度有限等诸多问题,但不容置疑的是,税收优惠政策仍是促进养老金第三支柱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税延养老保险市场更是保险公司不容错过的大市场。

 

  数据资料:老龄化趋势加快亟待第二、三支柱崛起

 

  实际上,我国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已体现在数字上。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为2.49亿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65岁以上人口为1.67亿人。除了人数多,我国老龄化还发展速度非常快的问题。当前养老保障体系严重依赖第一支柱,主要依靠国家养老。第二、第三支柱都没有对养老资产积累起到足够作用,目前人口结构已对第一支柱养老保险产生很大冲击。

  报告称,在考虑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降费至16%以及延迟退休等各种因素之后,对于2019年至2050年间的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趋势进行了预测。值得关注的是,未来30年制度赡养率翻倍,当期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

  “这也意味着,80后、90后等缴纳大量养老保险之后,还没有等到退休,却有可能面临养老保险无钱可取的境况(排除政策调整)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报告还显示,2019年当期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短暂地增长到2022年,然后从2023年便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报告预测,2019年至205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窦玉明表示,未来只依靠第一支柱已经没有办法支撑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需要第二、第三支柱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养老保障的问题,应从三个方面继续完善:一是降低第一支柱缴费比例,有效减少负担,加强第二、第三支柱建设,实现对第一支柱有效补充;二是推出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建立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联动机制;三是加快税延养老试点扩大化的推进速度。

 

  税延养老保险试点队伍不断扩大

 

  众所周知,税延养老保险对促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发展,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具有深远意义,对保险机构以及普通纳税人都有着积极影响。试点近一年来,税延养老保险试点队伍不断扩大。

  41日,银保监会公布了第五批经营税延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名单,共有3家入选,分别是利安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和合众人寿。至此,我国已有23家保险公司获批经营税延养老保险业务。

  2018412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明确自20185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苏州工业园三地实施税延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个人投保,投保人每月最高可税前抵扣1000元。

  一组数据还显示,截至20181231日,实际经营税延养老保险机构共计16家,涉及保费收入7160万元,出单件数3.9万件。从具体公司来看,总部位于上海的太保寿险业务量最大,出单1.7万件,实现保费收入3580万元,市场份额50%;平安养老及中国人寿分别出单1.07万件及5800万件,实现保费收入分别为1150万元及790万元,市场份额分别为16.09%11.06%。除3家头部险企之外,其余13家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640万元,平均每家公司百万余元,市场份额不超过22.9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在一次大型研讨会上透露:今年5月个税递延养老制度试点转常规有望如期启动。

  根据某证券机构预测,假设税延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每月缴费额度1000元、参与度50%、缴纳个税人口为1.27亿人来进行测算,则将每年带来7620亿元的保费收入,有力促进险企个险业务收入和新业务价值持续稳定增长。

 

  业界疾呼提高税收优惠力度

 

  据记者观察,试点近一年来,保险公司对于税延养老保险的推广总体上比较积极,特别是目前寿险市场增速下滑,保险公司更加期待税延养老金业务能够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但从已开展此项业务的保险公司、专家、业内人士及普通纳税人获得的信息来看,税延养老保险的试点推广效果并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力度有限、参保人员积极性不高、参与产品范围不足、产品制度的设计限制等诸多方面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税延型养老保险签发保单约2万件,按税优额度1000元推算,积累资金余额仅为2000万元,足见试点大半年来积累的资金还十分有限,影响力不足。

  参与税延养老保险的险企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直言:“试点推广近一年来,投保人数并不算多,总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初步测算可以看到,试点的整体情况并不太理想。”

  除了试点范围有限、参保力度不足之外,参保意愿不高也是掣肘推广的关键因素。该负责人还谈到,虽然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都可购买税延养老保险,但购买的积极性并不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此表示,希望决策层能对税收优惠力度进行调整。他建议,在购买环节将税前抵扣标准定得更高一些,比如从每个月的1000元提高到3000元至5000元。同时把领取环节的征税税率大幅度降低,比如从原来的7.5%降低到3%3.5%。在他看来,税延型养老保险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减少投保负担,如果税收优惠力度不明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集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芳针对税延养老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过自己观点,包括扩大试点覆盖面、提高产品可选择性和税收优惠力度等。

 

  链接资料:截至目前共有23家险企获批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资质:

 

 

  20185月公布首批经营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12家险企,分别为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养老、新华人寿、太平养老、太平人寿、泰康养老、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中信保诚、中意人寿、英大人寿;

  20187月公布第二批,包括人保寿险、民生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和东吴人寿;

  20189月公布第三批,包括建信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交银康联人寿;

  20191月公布第四批,光大永明人寿一家入选;

  20194月公布第五批,包括利安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及合众人寿入选。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