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养老模式多元化探索见成效
作者:   来源: 重庆日报  2019-06-27


  鱼嘴双溪敬老院于5月中旬投入试运营,实现就近集中供养;德仁失能老人养护中心开办了全市首家专门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五季元养老服务公司打造旅居养老模式,让老人在铁山坪森林公园“度假式养老”……江北区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探索,渐渐有了成效。

  沿着鱼嘴镇朝阳溪河畔前行,走进双溪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齐的院落,古色古香的公告栏、健身器材、绿植等一应俱全。老人们或散散步,或进行简单踢腿、伸腰等动作锻炼身体。

  “我说这里好吧,不愁吃不愁穿,环境好,人也好!”79岁的王万琪激动地拍着好友徐朝明的肩膀,凑近他耳边大声说着。坐在轮椅上的徐朝明,双手拍打着两边的扶手,嘴角上扬呵呵笑着。

  同徐朝明一样,68岁李传康老人在来敬老院之前也是孤身一人:“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老人活动场所和娱乐项目。现在好了,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均衡,还有内容丰富的活动室、设备齐全的医务室,生病也不害怕了!”

  双溪敬老院优先保障失能、半失能的特困老人,可供100名老人居住,目前已入住51名,年龄最长者已85岁。

  “在服务中心,十几分钟就可以做一个基础体检,还有专业的医生做理疗,价格低、效果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住在紫御江山的张国芳边做理疗边说,天气好的时候,她就会邀约三五好友,一起来江北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看看书,锻炼一下身体。

  江北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规模为1810平方米,除了为周围的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这里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健康监测一体机、智能洗澡椅、智慧床垫等高科技设备。比如智慧床垫,可以记录老人的睡眠质量、心跳、呼吸状况等数据,直接和服务中心的管理系统相连,24小时不间断观察老人的健康情况。

  自从住家楼下的铁山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好以来,69岁的赖世前老人几乎天天来,玩玩牌,拉拉家常,愉快地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每次组织的体检,她更是一次都没有落下。碰上身体不舒服,她也会来服务站,接受工作人员的日间照料,觉得很放心。

  铁山坪社区在养老服务站的建设中坚持“按主题分类”的总体思路,把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房屋按功能划分,康复理疗、文体娱乐、心理疏导等需求都能在社区内“一站式”解决。

  近年来,江北区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建成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103个,建设数量和覆盖率位居主城区第一。按照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专项行动计划,江北区计划在3年内新(改)建12个像铁山坪社区养老服务站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2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优先满足高龄、失能、失独、特殊困难等老年人基本公共养老服务需求,不断丰富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供给。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