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目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
作者:   来源: 网易  2019-06-28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力量的养老模式。更简单地说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部分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尽量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安慰、文体娱乐及医疗养生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现阶段在我国,这是一个正在探索的新生模式。这种新生养老模式在目前实际环境中成长的空间极其有限。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服务基础先天性不足。

  近年来,房地产的大力发展导致绝大部分小区物业成为寄生于业主的附属物。物业与业主矛盾与生俱来,绝大部分小区从交房开始,物业与业主就开始了马拉松式比赛。物业天天就是收钱、收钱、再收钱,服务却看不到在哪里,还美其名曰都是小事业主自己都可以弄。而这个原因的形成主要是现有的物业基本都是开发商指定的物业,而开发商指定的物业,大多又是开发商自己的下属企业或关联企业,物业与开发商现存的这种血缘关系使得物业在小区管理中显得十分强势,有时态度极其恶劣。在新闻信息中经常看到报道:某某物业停水、断电、殴打业主。试想这样的社区环境,服务的基础在哪里呢?

  

  2:个别人戾气严重。

  比较好的小区,尤其部分所谓的高档小区,新闻中时常报道,某某业主殴打保安。这表明了个别业主的戾气严重,认为给物业费用,物业一切服务都应该给自己所想一样。事实而言,作为高档小区的保安,由于工资比较高,理应服务相对比较及时,即使如此,也满足不了戾气严重的人,或者说无法满足素养底下的这个群体,对于这个自认为有钱就可以买到一切服务的看法,是严重错误的,这样生存的土壤是需要改变的。

 

  3:配套设备严重不足。

  现存大部分的小区内,公共设施几乎没有。看看每个小区的容积率、绿化率就明白了,何况这样的基本都还是打折的。在这有限的公共区域内,怎么可能有地方摆放运动设备呢?数年前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倡议早已荡然无存。更不要说给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合适的活动场所了,这些连基本配套工具都没有的社区,怎么能够提供理想的社区服务呢?

 

  4:分配机制不合理。

  社区服务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人员提供服务,需要有具体的个人提供老年人需要的需求。那么在目前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提供服务的这些人应该给予怎样的劳动报酬呢?不同的劳动报酬提供的服务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这里主要是指一些难于衡量的标准,比如端水、喂饭。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劳动者是否可以提供激励措施,比如年轻人提供服务,把年轻人提供服务的时间换算到对这些年轻人若干年后年老时的服务价值,或者对于社区服务的年轻人给予待遇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抑或在某些方面录取时给予适当的加分政策。

 

  5: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在我国,除去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及制造业,剩余的都是服务业。细分到对老年的社区养老方面,这些法律、法规亟需建立对应的制度。这样有了标准,就有了参考的依据,这样对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就有了法律保障,对社区养老就有了正确的指导方向,就能够保证社区老年人晚年生活丰富而多彩,实现老有可依、老有可养、老有所享。

  养老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化工程。对于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是可行方案之一,而社区养老具备的基础配置需要配套。社区养老模式是一个系统的闭环,而不是一个点状的短点;是一个养老生态的培育,而不是一个隔离的片段;是一个老年群体的生存空间,而不是仅仅为一个模式。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