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社部的一项政策占足了公众的眼球,其中的重点大概是这样的:
拟考虑采取账户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有点儿美帝401k计划翻版的意思。但是根据美帝的成功经验,想要鼓励大家在年轻的时候放弃享受,拿出相当比例的钱自己建立“养老保险账户”而不过分依靠国家社保体系养老,总得给点儿激励措施。
一般来说,调整税收政策进行激励是最简单的政策导向,但是免税是不可能免税的,天朝这么大个国家的养老金支出也是个天文数字。国际通行的政策是“税收递延”,之前的那篇旧闻里就提到了多次,同时也有读者留言没搞清楚到底这个“递延”和免税的区别在哪儿,这次就这条单独拿出来说说。
假如,小A每月应纳税收入10000元,那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
(10000-8000)*10%+(8000-5000)*3%=290元
如果后期真的出台了鼓励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政策,并且参照国际经验采用了“税收递延”的激励措施,小A决定每个月拿出1000块放进个人养老保险账户,那他每个月的应纳税收入就变成了9000元。再计算一次每个月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
(9000-8000)*10%+(8000-5000)*3%=190元
也就是每个月放1000块到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可以让小A每个月少交个人所得税100块,相比较没有“税收递延”的政策,相当于9折买理财/基金。
可能有些读者看不上这每个月100块的“小羊毛”,但是如果有某些高薪人群并且愿意加大养老投入的话效果又不一样。
比如,小B每月应纳税20000,每个月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
(20000-17000)*20%+(17000-8000)*10%+(8000-5000)*3%=1590元
如果小B愿意每个月拿出5000块到个人养老保险账户,那应纳税收入就变成了15000元,直接降了一档,每月的的个人所得税就是:
(15000-8000)*10%+(8000-5000)*3%=790元
相比没有“税收递延”政策前可以每月多出800块来,实际上这也是美帝很多高薪人群合理避税的一种方式。
但是“税收递延”和免税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部分税还是要收的,只是收的时间延长到了你退休时把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拿出来消费的时候。有的读者可能会问,那这不是“朝三暮四”吗?
实际上,根据美帝的实际操作经验来看,税收延迟到几十年后再收还是有好处的,毕竟
钱是有时间价值的。今天的5000应纳税额跟几十年后的5000应纳税额还是有区别的,5000放余额宝按3%算放40年都会翻三倍变成16310块.你是愿意现在把税缴了还是等几十年之后再按5000块缴税?
一般来说,临到退休了,除了某些特殊行业,人的收入都是会下降的,那适用的税率自然也会下调,这里又能占一点小便宜。
国家和政府在政策上对老年人还是有一定的倾斜,像美帝老年人的部分医疗费用可以算入税收抵扣额度当中,到几十年后取钱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抵扣很大一部分,如果操作的好跟免税区别不大。年轻人想找到由头不缴或者少缴税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当然,说了那么多税收递延的好处,自然就有相应的限制。按照美帝的经验,为了防止高收入人群花样避税,都会强制你到退休年龄才能动用你个人养老账户里的这些钱。如果碰到特殊情况要提前支取不仅要补缴税款,部分州还有罚款要交。这项本质还是鼓励年轻人在有收入来源的时候未雨绸缪,一是享受投资赚复利为老年生活提供保障,二也是尽量减少国家保障体系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