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公交车上争座矛盾,郑州市公交四公司进行了新的尝试,抽调3辆公交车,在老年人较多的线路开通老人“专车”——“老年乘客示范车”。
报道还说,老人“专车”目前已连续试运行4天,最早将于3月21日正式上线运行。
郑州市的老年人公交“专车”可谓来之不易:
就在不久前,一名女孩因在公交车上没让座,遭一名60岁老人揪头发暴打;而没过几天,另一群老人则举牌号召为年轻人让座;到本月19日,又有一名老人让座给年轻女子,年轻女子不知所措,坚持不坐,老人也不坐,弄得车厢内站着的20来名乘客无一人敢坐下。发生在郑州的三则关于“公交争座、让座”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其中就带来了“让座展示了郑州老人形象”、“老年人让座,没必要”、“礼让年轻人的最好方式是乘车避开高峰期”等讨论。
我们知道,老年人在许多城市是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但也给拥挤的上下班高峰“摩擦”出不少矛盾。在工作日的高峰时段,鼓励和限制老年人错峰出行,不仅可以减少老年人突发疾病的发生,更能把公共交通资源让给有迫切需要的上下班和上下学的群体。
也正是基于“分流”的需要,郑州公交四公司专门开通了“老年乘客示范车”,试运行数天后,受到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的普遍欢迎,到今天就可能正式运行,而且,在高峰时段还会加开老年人公交示范车。郑州公交四公司一系列探索合民意、顺民心,表明文明公交不仅需要公德,也需要规则。
所谓老年人“专车”,就是专供老年人乘坐的公交车,公交公司抽调一定数量的车辆投入运行,行驶速度低、平稳,车长还会下车扶老人上车。其运行线路也将针对老年人活动分布特点设立,并有明显标识、标牌和配套设施,车上还将配置拐杖等,极具针对性和人性化色彩。
开通老年人公交“专车”的好处至少有三:
一是老人不必再与年轻人“争座”,大大缓解了年轻人的乘车压力,即便公交车仍然少座,大家也能做到相对心理平衡,更不必担心与老人同挤车发生磕磕绊绊的事情;
二是老人上“专车”,可以省去验证的时间,而行驶速度与普通车有所区别的“专车”,可以更好地对老人实施对口服务,如果车上出现座位不够的情况,身体较好的老人可为虚弱老人让座,建立良好的人车环境,还可提供更为宽松的老人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三是囿于老人“专车”毕竟有限,尽管仍然实行优惠,但人座矛盾的加大,可以自然调节老人的乘车时间,让那些不太忙的老人将出行时间延迟。
公交车拥挤高峰“摩擦”出老年人、年轻人这两个群体间的矛盾,并非郑州市所独有;提倡年轻人为老年人让座,永不过时,而老年人自发为年轻人让座,对于建立和谐的公交乘坐环境也大为有利。但是,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看,公众要有公德,但并不能完全取代管理者的职责。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在上班高峰期每条线路增加或划出相应的老年人“专车”,即可化解相应的烦恼,至少不会不断上演抢座与让座的情感纠葛。
可以说,城市公交车老人乘坐时间的调整,既要引导老人更多地养成“体谅年轻人”的长者风范,又需要通过开通老年人“专车”的办法来实施有效的分流和延缓。关键的问题是,人文关怀要到位、调节手段要可行,不必生硬地以牺牲老人正常的出行权利而“拆东墙补西墙”,更不要沾沾自喜于老年人为年轻人让座之类的新闻中而淡忘了管理者的责任。
(来源: 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