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期望寿命已达82.51岁,然而长寿亦引发“银发烦恼”,由于缺乏足够的养老机构与病床,老年人住院康复“一床难求”。为此,近日出台的《实施意见》给社会办医带来了新的机遇。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闫东方介绍,尽管日前第五批36家社会医疗机构中新增了14家社会办医的老年护理医院,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康复及医疗服务需求。为此,这次市政府出台新的鼓励政策,将引领社会资本率先进入最需要的老年护理医院。
老年人住院康复 现有资源“捉襟见肘”
据介绍,近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民期望寿命延长,本市老年人群不断扩大,老年护理康复医疗缺口日益显现。市卫生局统计显示:全市75%老年人至少患一种慢性疾病,20%老年人活动能力受限,40%每两周前往门诊看病一次,10%每年住院一次。相比需求,现有资源可谓 “捉襟见肘”。 2011年末,全市养老机构共有631家,床位数仅10万余张,能入住者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9%;各种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也只有68家。由于缺乏足够的养老机构与病床,三级医院急诊病房内常年“压床”者,90%以上是老年慢性病人。
新添老年护理院 老人看病可就近选择
据介绍,近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民期望寿命延长,本市老年人群不断扩大,老年护理康复医疗缺口日益显现。将社会办医的老年护理医院新纳入医保定点,体现了政府逐步缓解老年护理矛盾的新思路。日前,本市第五批新增的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就集中了上海永浩护理院、上海文杰护理院、上海天伦医院、上海建峰护理院、上海怀德护理院、上海同康医院、上海华泰医院、上海嘉华医院、上海安国医院、上海安平医院、上海福华医院、上海亲和源医院 (上海亲和源护理院)、上海奉爱医院及上海亲清老年护理院等14家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康复及医疗服务需求。
新增的14家社会办医的老年护理医院,集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让不能自理的老人既能得到医院的医疗服务,又能获得老年康复及日常护理照顾生活起居,也方便了参保老人就近医疗。而新纳入医保定点的社会办医老年护理医院医保收费标准将参照一级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也让老百姓安心。
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将逐步缓解 “一床难求”
闫东方介绍,应对老龄化社会,本市正着手构建 “医疗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模式,但这三个层次模式均面临发展瓶颈。市场调查发现,现已进入 “独生子女”时代,承担照顾老人责任的孩子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对父母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较高,愿意支付的水平也较高,给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护理模式领域提供了机遇。
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德国将老年人护理细分为家庭自配人员护理、机构上门服务、半住院护理、全住院护理等多个层次,支付方式也随之变化。在我国,这样的专业养老机构与护理院还刚刚起步,有预测显示,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护理领域,将逐步缓解老年病人一床难求、床护比明显不足、老年患者护理无法到位的困境;也让社会化养老机构发挥出应有作用。
20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