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努力使群众少生病。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统领下,把全民健身纳入大健康的领域,促进体医结合,将体育与医学通过全民健身结合起来。近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将全民健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倡全民健身理念,让体医结合在我省得到充分落实。
体育带来生理心理双重健康
8月5日上午,吃过早饭,经过短暂的休息,家住西宁城西区益健小区的王秀芝,准时到社区活动中心附近的花园,和老姐妹们一边寒暄,一边做着准备活动。一年多以前,王秀芝所在的城西区贾小社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成立了一支广场舞队。社区中不少喜爱体育活动的人都参与到这个群体之中。
谈及在社区中参与健身活动,王秀芝说:“在家门口参加体育活动,不仅方便,还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健康不得病,家人少受累,自己也少受罪。”自从练习广场舞后,她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而且心情越来越好了。
体育健身活动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健康关口前移,保持老年人健康延缓衰老的理想途径,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在衰老过程中生理机能衰退与老年人群中缺乏体育活动而出现的机能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强健体魄,延缓感知觉功能的衰退和保持较高的智力水平,增强老年人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获得健康长寿。
大量的研究早已证明体育活动是有效的情绪调节剂,能改善伴随衰老过程出现的许多情绪问题,如失落、伤心、内疚、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使人在运动后,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拥有轻松、愉快的感觉。
我省体育养老显成效
早在2015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旨在充分发挥体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省的老年人体育工作通过不断加大对老年人健身设施、经费的投入,积极倡导“健康、科学、文明、安全”的老年人健身活动,实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展示,使广大老年朋友们通过健身活动,走出了家门,融入了社会,健康了自己,快乐了大家,成为了我省全民健身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跳锅庄舞、跳健身操、练太极拳……在省城各个广场上,处处可见开展健身运动的老年人。近年来,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等部门先后举办了老年人羽毛球赛、象棋赛、门球赛、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健步走大联动等各类体育活动,得到数千计老年人的积极参与。通过体育活动,使广大老年人在宽心舒适的氛围中,丰富生活内容,提升身体素质,重新融入社会,实现真正的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