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当年华老去,许您岁月静好!——济南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助力“老有所依”
作者:   来源: 济南日报  2019-08-07


  作为我省率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我市老龄、高龄人口进入加速增长的阶段,高龄化、失能化特点十分明显,养老形势非常严峻。截至2018年底,我市户籍人口数786.2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68.1万人,老龄化率21.38%。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4.5%;80岁以上老年人占2.8%。到2018年底,全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近12万人。

  随着高龄化和失能半失能人口的增加,各类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并趋多元化。据调查,我市城乡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为38.1%12.1%11.3%

  为应对市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我市已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底,全市拥有公建和民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555处。其中,市级养老服务中心1处、市级社会福利院1;区县级社会福利中心6;民办养老公寓83;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6;城市日间照料中心473;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65;农村幸福院870处。形成了以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为示范、各区县社会福利中心为骨干、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中高低养老机构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

  近日,笔者跟踪采访了采用不同养老模式的几位老人,带您了解泉城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实际成效——

 

  居民配上服务员

  姓名:陈乐柏年龄:82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

  家住甸柳新村五区的陈乐柏身体硬朗、笑容可掬。

  今年是他和老伴空巢生活的第12个年头。俩儿子因工作都不能时刻守在身边。虽然孩子们也曾多次劝老两口搬出小区与他们同住,但面对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区,熟悉的小卖店、菜市场、街坊四邻,陈乐柏始终不舍离开。“自己的‘窝’更舒服”。

  6:00陈乐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经过简单的洗漱和早饭,陈乐柏便独自出了门。“老伴84岁了,眼底动脉硬化看不清,这么多年都不爱出门,不然两个人一起遛弯也是极好的。”

  “还去老地方。”“老地方”是历下区文化广场。“每天过来跟街坊聊天、下棋都已习惯了。现在年纪大了就怕有点意外,老街坊都相互照应着。”

  9:00准备回家的陈乐柏想起家中没香油了,拐弯买完香油后便径直回家。

  回到家时,家政服务员马福香正在打扫卫生。看到陈乐柏进门,马福香笑脸相迎,边打扫边讲一些趣事。

  普通居民家里咋会有家政服务员?

  原来,早在2012年,历下区推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根据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条件、认知能力等参数确定服务对象,重点向老年人免费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等多种服务。陈乐柏便是第一批受益者,老两口每个月享受80个小时的免费家政服务,用陈乐柏自己的话说,那就是“从此以后便过上了幸福生活”。

  12:00打扫完卫生、准备好午饭的马福香离开了。吃完午饭后,陈乐柏边看报边饮茶。“读书看报,老伴冲茶,人生一大幸事也。”陈乐柏乐滋滋地说。

  15:00午睡起来的陈乐柏又出门了。“人老了,腿不能停,多锻炼锻炼,少给孩子添麻烦。”这次,陈乐柏来到了甸柳三区社区居委会,一进门工作人员便迎了上来。居委会工作人员杨天煜介绍说:“陈爷爷是我们的忠实粉丝,每天都会来参加活动,还积极联络社区居民,给我们帮忙。”

  16:30陈乐柏与老伙伴儿道别回家。吃罢晚饭,老两口看起了电视,央视正在热播的《可爱的中国》是陈乐柏最近最喜欢看的节目,每每看到动情之处就心潮澎湃。“我是军人出身,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愿意为更可爱的中国奋斗!

  22:00看完了《可爱的中国》,一天清闲而充实的生活结束了,不知今夜梦里的陈乐柏是否在为更可爱的中国而奋斗。

  点评:居家养老自由度较高、隐私受到保护。成本视周边软硬件配套设施而定。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全托入住新家园

  姓名:李竹庵年龄:82岁养老模式:机构养老

  71510:00,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的活动室里,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医生、护士及院友们正在为李竹庵老人庆祝82岁的生日,欢声一片。

  一年前李竹庵因病失去了左腿,经过家人的宽慰和疏导,老人慢慢接受了现实,但接下来的生活,成了困扰他和家人的新问题:老人不能再继续独居生活,儿女又不在身边,生活起居成了最大的问题。

  思前想后,李竹庵主动提出入住养老院。“日常生活有人照料,也解决了孩子的后顾之忧,一举两得。”今年4月,李竹庵正式入住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自此李竹庵的饮食起居、医疗保健全部由养老中心全权负责。

  熟悉义肢、锻炼走路是李竹庵每天的必修课,吃过早饭,在护理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李竹庵便开始了一天的训练。工作人员介绍,李竹庵才来三个月,已经比刚来的时候利索了很多,有时候甚至可以不用搀扶了。

  “今天天好,要不是参加生日聚会,我都想去院子里溜达溜达。”李竹庵看上去心情特别好,跟护理员边走边聊一路走向了餐厅准备吃午饭。

  炒豆角、冬瓜炖肉、蒸南瓜……“今天的菜都是我爱吃的。”虽然刚才吃过一小块蛋糕,但李竹庵依然胃口大开。

  15:00护理院的康复师来到李竹庵的房间,为李竹庵进行腿部检查。

  16:00李竹庵来到了二楼的活动室,院友们下棋、打牌,好生热闹。李竹庵拿起毛笔写下了“努力工作、不忘初心”八个大字。曾为教师的李竹庵对于三尺讲台有着独特的眷恋。“没机会再讲课了,无聊的时候就来写写毛笔字过过瘾。”

  每天读书、读报是李竹庵对自己的要求。“不管年龄大小,多汲取些知识将会受用一生。”

  20:00李竹庵便坐在了床头戴上眼镜,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21:00护理员准时进屋,帮李竹庵洗澡、换衣。安排妥当后,李竹庵带着过生日的愉悦进入了梦乡。

  点评:机构养老一般生活条件较好。成本视养老院级别、床位级别而定,较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更高。院中基本设施完备,医疗配备相对较全,医护团队相对专业,老年人安全系数较高。

 

  鲐背之年再入“校”

  姓名:曹建曾年龄:93岁养老模式:社区养老

  最近几年,居住在大明湖街道的曹龙一直提着一口气,原因来自于他的父亲——曹建曾。

  曹建曾今年93岁,身体一直较为硬朗。十几年来,生活起居一直由62岁的曹龙一人照料,倒也平安无事。随着年龄增大,曹建曾行动越来越迟缓,2016年断断续续摔倒了三次,虽然有惊无险,但也着实让曹龙心惊胆战。

  从那时开始,曹龙萌生了将父亲送进养老院的想法。“不是逃避责任,实在是看不住,做饭的工夫老爷子就独自出门摔跤了。年纪越来越大,也开始糊涂,经不起折腾了。”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里体验了多家全托式养老院,但结果并不理想。“老人不习惯,住不长就闹着回家。”

  20187月,由上海爱照护养老服务公司运营的大明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以日托养老为主要形式。起初,曹龙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没想到日托模式却很适合他家的情况。当年10月开始,曹建曾便在这里安了“家”,曹龙便每天早上带着父亲来到“爱照护”,晚上吃完晚饭,曹龙再将父亲接回家中,简单而充实。

  曹龙终于松下了这口气。

  9:00曹龙将吃过早饭的父亲用轮椅送到中心。稍作休息后,曹建曾便在中心康复师的带领下做起了手指操和关节操。一番舒缓的活动后,老人们的热情被慢慢调动起来,开始有说有笑。

  10:00曹建曾在曹龙的陪伴下来到了活动区域,下肢等速训练仪、上肢智能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

  11:00午饭的时间到了,曹龙将曹建曾推到了二楼餐厅。“其实送来老人后就可以走了,但我一般等他午睡以后再回去。”曹龙便走边说,“尽可能多陪陪他。”

  15:00是中心下午茶的时间,午睡后的曹建曾神清气爽,工作人员将他推出房间与其他老人一起喝茶、吃点心。

  16:00集体“泡脚时间”,这次也不例外,泡一泡搓一搓,舒爽早已溢于言表。

  17:30曹龙早早地来到了中心大厅,等着接吃罢晚餐的老父亲回家。

  “生命就是一行轮回,小时候父亲接我放学,现在换我来接送他了。”

  点评:社区养老自由度较高、隐私受到保护。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区提供帮助,生活较方便。政府有相应补助,花费不高。上门服务、就近网点服务对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较强。独居老人在家期间安全性较低,日托时间安全性较高。

 

  互助蹚出新路子

  姓名:车祥胜年龄:67岁养老模式:农村居家互助养老

  章丘区黄河镇字王村的孤寡老人车祥胜一直独身,早年间因在黄河大坝抗灾,连续一个月泡在冰冷的河水中,导致下肢落下了二级残疾,至今不能独站、行走。低保、孤寡、残疾的车祥胜符合集中供养条件,村里曾提出把车祥胜送到敬老院集中供养,但遭到了拒绝。用他的说法就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针对像车祥胜这类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的情况,黄河镇政府创新思路、先行先试,逐渐探索出一条“贫贫互助”农村居家养老的新路子。

  8:00同村的李云福提着一壶热水来到了车祥胜的家。车祥胜是李云福的互助对象,54岁的李云福由于听力、视力双重残疾,外出打工屡屡碰壁,也因此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自己虽然懊恼但也无济于事。

  开展贫贫互助养老模式后,李云福作为服务人员开展了对孤寡老人的帮扶。根据黄河镇政府的安排,李云福需要每天来给车祥胜送两壶热水、助厨两餐、每周至少两次打扫卫生和一次洗衣服、每月一次理发。作为回报,李云福将得到每户每月200元的补助。对于低保的李云福来说,这几百元的收入无异于雪中送炭。

  8:40李云福已经将车祥胜的房子内外打扫干净,需要换洗的衣服也打包装好,随后搀扶着车祥胜一步一步挪到了门口的三轮电动车上。

  一切安置妥当,李云福拿起打包好的衣服,赶往下一个服务对象的家。像车祥胜这样需要李云福帮扶服务的对象,同村的还有三个。

  不一会儿,隔壁70岁的李明芹拄着拐棍来到了车祥胜的门前,两位老人听力都不好,就这样坐在院子里有一句没一句闲聊着。没多久,不远处传来了阵阵锣鼓声,车祥胜想要探个究竟。“看看热闹去。”车祥胜一边嘟囔着,一边驾驶电动车径自“看景”去了。说起来也怪,不能站立不能行走的车祥胜却能独自驾驶电动车出门。

  11:00李云福又回到了车祥胜的家。一番忙碌后做好了午饭,恰好车祥胜看罢热闹回来。

  15:00李玉福提着一壶新的热水赶来了,将家里收拾妥当后,李云福拿起了理发器为车祥胜理头发。李云福介绍说:“村里要求一个月剃一次,我这儿没那么严格,长了就剃,干净利索。”

  18:00吃完晚饭的车祥胜又坐到了门口的三轮车上,观察门口来往的村民成了车祥胜晚饭后的娱乐项目,他在这里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对于身体不便但向往居家生活的车祥胜来说,在家养老也是过得有滋有味。

  点评:农村居家养老生活便利程度不及城市居家养老,但邻里互通性却优于城市养老,亲情感较强。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独居老人安全系数不及机构养老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观念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催生了一批如以房养老、旅居养老、抱团式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不管哪种养老模式,对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来说,并不存在最佳的养老模式,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