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将翻一番,平均每年增加老龄人口1000万,这对基层做好老龄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县区老龄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进一步推动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老龄工作的整体水平。
要推动规范化建设。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认证办法,探索建立基层老龄工作服务规范认证体系,着力从组织体系、活动方式、场所阵地、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注重运用数字化理念指导规范化建设,推进目标定量化、任务具体化、过程规范化、考核精细化。要立足行业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探索各有特点、各具特色的基层老龄工作服务规范体系。
要推动示范化建设。多层级、全方位开展基层老龄工作示范点建设,以创促优、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基层老龄工作水平。在农村,要把“老年协会”示范点建设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结合起来,突出项目带动、产业富民、文化育人、和谐兴村等培育重点。在社区,要把“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与“五好”社区党组织、“示范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班子、队伍、阵地、制度等培育重点。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把“敬老文明号”示范点建设与巩固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突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培育重点。
要推动品牌化建设。瞄准重点领域和热点难点问题,将具有行业或区域特色、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推广价值大的老龄工作服务经验确定为品牌培育项目。对初具雏形的区域性、行业性老龄品牌,可从点到面、从线到面,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扩大品牌效应。全面总结提升和宣传推广“日间照料中心”、“公益性岗位”、“虚拟养老院”等一系列实践创新成果,打造一批具有江西特色、全国影响的老龄工作品牌,引领基层老龄工作创新发展。
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深化拓展基层老龄工作的活动空间,依托网络扩大基层老龄工作覆盖面,加快老龄工作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老龄服务信息网、手机信息系统等平台建设,推动老龄工作和老龄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网络。创新网络条件下的老龄工作方式,探索信息化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有效实现社会服务资源和居家老人需求有效对接,满足居家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要求,从接听电话到工单派出、服务质量、收费情况等进行全时跟踪办理和监控,把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到基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过程。(西湖区老龄办任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