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会闭幕了,对于我省老年群体来说,大型体育赛事在家门口举办,其“余温”不只是曾经参与其中,更多的是借赛事的“东风”,强化通过体育锻炼实现健康养老的信心。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相关专家解读为,这是在强调体医结合的重要性,倡导利用体育运动的优势和资源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转变。
从参与人群来看,老年人已经成为体育运动、健身锻炼的主要群体,但如何摆正观念、合理地进行体育运动,8月16日,记者探访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采访了三位老年体育“达人”。
开始一项运动就要坚持下去
不管哪个项目,都不能玩玩就算了,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有效果。体医结合说的是通过锻炼防治疾病,而不是医治疾病。
秦原平今年69岁,是山西省中老年足球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性的中老年足球赛,并获奖。每周二和周五的上午,秦原平都会和队友们到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进行足球训练,已经持续多年。“足球运动是我从小就喜欢的,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断过。”秦原平说,他在青年时期就经常参加比赛,退休后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老同志一起踢球。
秦原平的身体状况很好,没有任何慢性病,很少去医院,他将这归功于踢球。
虽然踢球有万般好处,不过秦原平并不建议零基础的老年人参加。因为踢球属于剧烈运动,有一定的身体对抗,如果没有基础直接上场,体能跟不上,容易受伤。秦原平说:“我在2005年加入山西中老年足球俱乐部时已经50多岁了,但因为一直坚持运动,体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没有下降太多,所以还可以上场。相反,我联系当年一些经常踢球的伙伴时,他们因为多年不运动,身材走样、身体素质下降幅度很大,还有了各种慢性病,已经无法上场了。因此,一旦开始一项运动,就要坚持下去。”
秦原平对体医结合的说法十分认同,还鼓励老年人大胆走出家门参加体育运动,即便不适合剧烈运动,散散步也是好的。“不管哪个项目,都不能玩玩就算了,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有效果。”秦原平说,“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锻炼身体是年轻时就应该注意到的,不能老了、退休后才想起来,体医结合说的是通过锻炼防治疾病,而不是医治,所以锻炼身体越早越好。”
让专业的人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
喜欢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最多只占老年人的三分之一,而且绝大多数是女同志,其他的人大多是在带孩子或者打牌。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把老年人从家里“拉”到户外。
“既然倡导体医结合,就应该有正确的引导和健全的设施。”在听到“体医结合”这个概念后,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柔力球项目的周教练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周教练今年75岁,多年致力于柔力球、健身秧歌等项目的组织、编排和辅导,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在他看来,所谓的引导分两个方面,首先是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在多年的组织、辅导过程中,周教练发现,喜欢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最多只占老年人的三分之一,而且绝大多数是女同志,其他的人大多是在带孩子或者打牌,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把老年人从家里“拉”到户外。其次,要引导老年人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虽然老年人喜欢的运动项目不同,而且每个项目都是对身体有益的,但不能由着自己的感觉乱来,否则就适得其反。跟着专业的辅导人员学习,十分重要。
至于健全的设施,周教练说这是最基础的。“倡导老年人锻炼身体,最起码得有块场地吧?不能让老年人自己在广场上找地方。”周教练说,“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周教练讲了一次带队参加比赛的经历。当时他刚退休不久,带队参加一次全国性的柔力球大赛,单位给他们购买了服装,还全额负责了差旅费。比赛间隙,周教练和别的代表队队员闲聊,得知绝大多数球队是自费参赛,好点儿的可以报销一半。“70多支全国各地的队伍,我调查了一遍,获得全额支持的只有两支队伍,还都是咱们省的。”周教练说,回去的路上他想了很多,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找训练场地、参赛都需要经费,家庭条件好的老年人可以集资参赛,条件一般的老年人就只能自娱自乐。
“如果没有经济支持,只是一味地倡导,能吸引多少老年人参加锻炼?”这是周教练从事多年老年体育项目辅导后发现的问题,他同时也给出了建议:“老年人喜欢的每个运动项目,在各级老体协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应培养优秀的辅导员和教练,让专业的人去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教老年人学会正确的运动方法;花钱买服务,给老年人提供舒适、功能完善的运动场所,多组织比赛,增强老年人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运动也要讲科学三五成群量力而行
老年人健身不同于年轻人,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动;要注意安全、量力而行;要三五成群、就近健身;要取得子女的支持。
“体育应该融入生活,鼓励老年人每周进行三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太原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郭怀义说,倡导体医结合,要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老年人感受到运动的好处。
在郭怀义看来,体医结合有助于提升体育运动在公共健康服务领域的地位,更好地满足健康中国建设和大众健康的迫切需要,让更多人认识到人人需要运动指导、需要科学锻炼。“从字面意思看,体医结合就是体育运动与医疗有机结合,达到增强人体体能,使身心愉悦,实现预防、治疗、康复的目的。”郭怀义说,科学运动要根据人体生理情况,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
如太原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近些年倡导的洗髓经、红墙健身操等项目,每个动作都有科学性,正确掌握后,就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不过老年人健身不同于年轻人,郭怀义给出了多项建议: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动,不能盲目锻炼,更不能被歪门邪道蛊惑;注意安全,根据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就近健身,最好三五成群,避免独自出门;要和子女有良好的沟通,得到子女的支持。“体医结合,首先要做到调节心情、活动筋骨,以此来防病治病。”郭怀义说,“科学运动是良医,科学运动是良药,这是人们的广泛共识。虽然当前全民健身热情高涨,但缺乏科学指导,容易造成群众健身误区。因此,倡导体医结合的同时,科学运动必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