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洞察2050:老龄社会大势、转型与对策”先导发布——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12)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与老龄社会30人论坛联合举办,期间线上直播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
会议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唐颖主持。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钊详细汇报了报告内容,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对报告内容做重点阐述,与会嘉宾就报告内容开展热烈讨论,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昕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深入总结。
“洞察2050:老龄社会大势、转型与对策”先导版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解析“人”显著的变化趋势,并站在我国中长期发展视角创造性的提出了从年轻社会逐步转型到2050年适老、创新、多元、智能、共享的老龄社会等构想,提出了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对策,为我国应对老龄化冲击、透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向提供前瞻性洞察。
报告提到,人、技术和制度是影响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三大要素。回望改革开放40年,制度创新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基石;自1995年互联网在我国正式商用,信息技术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核心要素——“人”的变化日益显著,正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梁春晓对报告内容做重点阐述,他表示,以往一些关于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预测是建立在比较乐观的生育基础上的,但我们看现在95后这一代“新新人类”,无论是观念还是看世界的角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身化群体壮大、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如果说我们将面临更低生育率的担忧成立,那未来我们面临的老龄化趋势和压力会超出现在的想象,那些挑战比想象来的更快、压力更大,我们必须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应对它。而给我们做出准备的战略机遇期机会窗口是有限的,再过十年、二十年机会稍纵即逝。未来,“人”应该是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点,而且我们不能按照上一代、上上一代人的特征来假定这代人的特征,不然所有研究和预测都难以立足。
随后,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治理室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曾红颖,阿里健康研究资深总监、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苏凌云,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佳,盘古智库常务副秘书长王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瑜,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京港地铁公关活动经理刘京京,BKAM中国投资合伙人汪云志等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昕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深刻总结。他认为,人口老龄化作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灰犀牛不一定只有负面影响,这次报告我们汇集了多位专家的观点提出八大挑战的解决出路,力求在未来产业或者社会发展中未雨绸缪做出准备。我们希望报告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路径、新的方法去消除认知落差。这其中包括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认知落差、农村经济发展的认知落差、是养老问题还是全龄问题的认知落差等等,都将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逐步阐释。
报告重点内容
1.老龄化是人类史上最大灰犀牛。
2.我国人口超级老龄化来势凶猛。
3.更长的健康老龄期与人机结合趋势形成第三人生阶段。
4.家庭小型化,社群形态多元化。
5.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发展同步共振。
6.抓住战略机遇期,到2050年形成适老、创新、多元、智能、共享的老龄社会。
7.八大挑战与对策:
(1)基础设施不适应——启动万亿适老化改造
(2)劳动力稀缺——释放3亿老龄劳动力
(3)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金制度改革
(4)少子化趋势日益严峻——促进生育自由、平权和福利
(5)区域、乡村衰落——多极城市群视角均衡发展
(6)社会服务严重不足——鼓励时间银行等社会创新
(7)老龄化新数字鸿沟——倡导全龄包容的设计、评估与服务
(8)生命、权利与医疗资源悖论凸显——推动生命教育、生前预嘱与缓和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