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临近11点,位于同心路127号的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第三市民驿站不断有老人进进出出。原来,这里新增了一个老年助餐点,饭点一到,周边的老人就都来吃午饭。“我平时一个人住,年纪大了自己烧饭有点力不从心。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助餐点,我就不用开伙了。”家住恒业路的惠阿婆今年85岁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是这里的“常客”,从家里步行过来不足10分钟,助餐点解决了她的就餐难题。
提前并超额完成目标
在广中路街道,像惠阿婆这样有就餐需求的老人不在少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中路街道现有户籍人口数87705人,60岁以上老人36293人,占比达41.38%,80岁以上6149人,占比7.01%。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户籍纯老年人家庭人口数8719人。
如何解决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难问题?针对辖区内老龄化程度高、高龄老人多的现状,广中路街道把老年助餐点的建设列为实事项目,原计划在2019年新增2个社区助餐点,加上原有的助餐点和社区食堂,预计今年底辖区内老年助餐点增至5个。“截至目前,今年实际新增了4个老年助餐点,辖区内的老年助餐点已达到7个,各市民驿站全部实现了15分钟内全覆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7个助餐点每天约有2000人次老年人前往就餐,并为100多位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缓解了辖区内老年人的就餐难问题。
据介绍,依托市民驿站等辟出空间打造助餐点,选择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企业作为助餐服务机构。目前,辖区内各市民驿站老年助餐点均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助餐服务机构配送。记者在同心路的老年助餐点看到,当天配送过来的有两种套餐,一号餐的大荤为牛肉,二号餐的大荤为鱼片,各搭配一小荤、一素菜,此外还有额外赠送的一个蔬菜和免费供应的现磨豆浆。两种套餐的售价均为15元。“米饭软糯,适合我们老人吃;菜式天天不同,荤素搭配得蛮好的。价格也很公道。”惠阿婆说。
推出多样化助餐模式
除了助餐点,还有不少老人、园区白领选择到水电路120号的社区食堂就餐。广中社区食堂作为上海第一家社区食堂,开业至今已有十多年,是远近闻名的“网红食堂”。去年4月,广中社区食堂全新升级,周一到周日6:45起供应早餐,10:45开始午餐时间,16:45至19:00晚餐开放,基本实现了全年无休。
今年90岁的沈老伯见证了广中社区食堂的“成长”:“当年这里一开业,我就和老伴过来了,一看,价格便宜,再一吃,味道不错。这里就变成我们俩的‘餐厅’了。”沈老伯的老伴邹阿婆也85岁了,老夫妻俩每天坚持从居住的何家宅小区步行到社区食堂就餐。“走路就当锻炼,而且这里的菜挺适合老年人,选择余地也大,工作人员对我们老年人特别照顾,帮我们端餐盘、盛汤。”邹阿婆告诉记者。
自2013年起,广中路街道委托第三方推出了“广中社区一卡通”,街道居民可申请办理普通卡,持卡在社区食堂就餐时可以享受九折优惠;对于户籍和居住地均在广中路街道的60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人员、80周岁以上老人、孤老等十类人群,推出特惠卡,持特惠卡就餐的老人在九折优惠基础上,还能享受街道给予的再减免2元的优惠。此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广中路街道依托社区食堂提供送餐到家的服务。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的送餐标准,售价为15元,辖区内的低保、低收入老人、特困供养老人,送餐价优惠至12元。
广中路街道的助餐点建设是虹口区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的一个缩影,区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虹口区新增22家助餐点并开始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