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怀中、陈曦:实现代际养老和代际收入均衡发展
作者: 穆怀中、陈曦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2019-09-16


  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优化是各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共性交叉问题,也是深化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关键。首先,基础养老保险缴费适度水平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转轨统账结合的最优比例,在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过程中,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应该承担多少代际转移缴费责任尚无定论,需要以基础养老保险缴费适度水平为标准进行合理界定,这有利于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实际运行过程中统账混用问题,构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其次,现阶段政府提出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至16%,降费标准是否适度,是否还有进一步降费的必要,需要予以明确,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适度水平是评价降费率政策适度性和进一步确定降费需求的根本标准。再次,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关键在于确定各地区统一的缴费率标准,高缴费率地区是否有可能进一步下调缴费率,低缴费率地区是否需要上调,这是全国统筹缴费率一元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基础养老保险缴费适度水平是确定全国统筹一元化缴费率的核心依据。确定基础养老保险缴费适度水平能够为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提供政策导向,也是检验现阶段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合理性的有效手段。

  现阶段普遍采用收支平衡推导得到的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模型测度现收现付代际交叠缴费需求,但这种模型缺少合意收入再分配的价值判断,难以确定缴费适度水平。现有国际通用的现收现付代际转移养老保险缴费率模型(简称为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结构是“老年人口抚养比×替代率”。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是从企业养老保险测算模型借用过来的,比较适用于特定群体和行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测算,其老年人口抚养比数理结构的分母是特定范围的劳动年龄人口。面对企业养老保险向社会养老保险的扩展,该模型的应用范围和人群应相应扩展为全社会人口,需要从劳动年龄人口代际转移养老向全体人口养老(包括代际转移养老和个人生命周期养老等)转变。对应这种转变,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需要完善和创新。同时,该缴费率模型是先确定替代率,然后通过替代率乘以老年人口抚养比得出缴费率,是以支定收,且其替代率是个经验值,所以测算出的缴费率也具有经验性和不准确性,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模型需要减少经验性,增加科学性。另外,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是总缴费率模型,不能分解出其中的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和个人账户缴费率等,无法测算完全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部分现收现付制度转变中的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适度水平。

  针对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优化及最优缴费率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部分学者利用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研究政策缴费率优化问题,林宝(2010)、穆怀中等(2015)、路锦非(2016)、景鹏和胡秋明(2017)采用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在替代率等指标参数假设条件下,测算得到基础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缴费率,并分析覆盖率、遵缴率等因素对缴费率向收支平衡缴费率调整的影响;而部分学者依据“拉弗曲线”原理和“代际交叠”原理,研究降费而不减养老金待遇和基金收入的现实可行性(Fanti等,2010;郑秉文,2016;陈曦,2017;曾益等,2018;杨翠迎等,2019)。

  上述研究为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缺少合理收入再分配价值判断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替代率等指标参数设定的经验性会对测算结果的客观性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难以确定缴费适度水平,不利于为养老保险缴费水平进一步优化提供客观标准。针对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在测算基础养老保险缴费适度水平时存在的问题,有学者开始利用代际交叠模型研究最优缴费率问题,为养老保险缴费政策调整提供客观标准。彭浩然和陈斌开(2012)、彭浩然等(2018)利用代际交叠模型,通过资本积累和公共教育税率变化分析缴费率与给付水平之间的倒U形关系,测算得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阈值约为15.6%;康传坤、楚天舒(2014)采用代际交叠模型,分析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增长率降低对最优缴费率的影响,确定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区间为10.22%19.04%;柳清瑞等(2013)利用修正的代际交叠福利最大化模型测算得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约为15%。代际交叠模型对确定合理的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提供了有效方法,但没有形成对现有养老保险缴费率模型的定型化完善,也缺少实际精算应用程序和简便可操作性。同时,在关键指标替代率参数选取上,沿用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的替代率经验设定方法,或者选用有关国际经验和相关政策,尚未找到替代率的客观标准,因此,测算出的缴费水平也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

  上述研究发现,基础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和代际交叠福利最大化模型在确定合理的缴费适度水平方面仍存在改进的空间和必要性。为弥补模型的不足,本文依据社会养老保险的全人口特点,以稳定的人口指标为参数,依据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趋势,以老年人口比重系数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系数为主要指标,提炼养老保险总缴费率和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适度水平新模型。

  本文立足于基础养老保险缴费适度水平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提炼出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新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20182050年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适度缴费率为12.00%15.74%,平均适度缴费率为14.62%;(2)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新模型发现了给付适度替代率随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而动态降低的规律,确定基础养老保险给付适度水平模型,测算得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适度替代率由201841.64%降低至205026.04%,这种平稳下降趋势符合养老保险转轨过程中代际交叠保障责任下降规律,同时在劳动报酬水平持续提升的作用下基础养老金给付绝对水平不会下降,这既契合了企业缴费可承受能力,也能够满足老年人口基本养老需求;(3)新模型基础养老保险适度缴费率实现了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适度均衡、老年人口养老金水平与缴费人口可支配收入水平均衡、养老金水平与保障基本生活目标均衡等。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经济关系由代际交叠收入再分配扩展为全社会人口结构均衡收入再分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优化设计要以全体人口为分母的老年人口比重系数为核心指标,代替原有以劳动年龄人口为分母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核心指标,设计养老保险缴费模式和测算缴费适度水平,以实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结构与人口结构相适应,与国民财富的均衡养老分配相适应,实现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第二,适应统账结合养老模式,适应原有的完全确定给付模式(DB)向确定缴费模式(DC)转变,转变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均衡的思维逻辑。现有养老保险资金平衡测算方式,沿用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的先设定替代率再用替代率乘以老年人口抚养比去测定缴费率的思维模式,实际是用经验和政策给付水平测定缴费水平的以支定收思维模式。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趋势下,应该向先确定合理的代际交叠缴费水平,进而推导出适度保障水平的思维方式转变。

  第三,结合未来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的探索和实施,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水平还有下降的空间。依据新模型测算的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适度水平在15%左右,中国实施的缴费率从20%降到16%,这是在向适度区间的趋近。如果实施延迟退休制度,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的降费空间还有13个百分点。

  第四,依据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标准,结合缴费人口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恩格尔系数水平,合理确定养老金调整指数,实现老年人口和缴费人口的收入分配均衡发展。在确定养老金调整指数时,要考虑工资增长率和通胀率,同时可以参考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收入分配均衡,实现代际养老和代际收入的均衡发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