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保险待遇已连续调整27年
作者:   来源: 北青网  2019-09-26


  92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建国70周年以来,北京的社会保险实现了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社保基金实行社会统筹,突出体现为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和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养老保险待遇已连续调整了27次。下一步,还将高度关注互联网技术对就业和社保的影响。

  据介绍,在建国之初,北京经济凋敝,失业剧增,市政府最早起草了三个关于公营企业职工年老及衰弱退职、疾病和伤亡抚恤三个暂行办法草案,揭开了社保事业发展的序幕,随后按照国家部署实施《劳动保险条例》,为劳动者提供涉及生、老、病、死、伤、残的多种保障,确保其无后顾之忧。

  计划经济时期,劳动保险资金完全由国家或者单位出资,覆盖人群主要是体制内企业职工、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突出体现为高比率就业和低水平保障。严格来说,劳动保险制度尽管经历了从国家责任发展到国家与单位责任并重的进程,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北京把握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连续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稳定增长。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配套国有企业改革,市委市政府以养老为先导,逐步拓展到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经历了由改革试点到推广铺开、从自发改革到自觉改革、从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的渐进过程。

  一直到现在,社会保险实现了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社保基金实行社会统筹,突出体现为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和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待遇连续27次调整,工伤待遇连续18次调整,为社保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全市人民得以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推动着社保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近年来,北京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所明确的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大力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整体规划(20042020年)》,积极做好“四个服务”,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不仅要落实到经济发展中,还要贯穿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领域。北京社保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未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把社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紧紧围绕稳就业的核心任务,去深入调研北京社保工作的现状和问题,研究解决产业结构新调整下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新业态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化下实现稳就业、为企业减税减负下实现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问题。

  同时,高度关注互联网技术对就业和社保的影响,由于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新业态下就业方式灵活多样,聚焦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员,他们的标配薪酬和社保待遇水平及支付方式有别于其他传统行业,他们的需求客观上推高了对北京社保工作的预期和标准。因此,改革创新社保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北京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是必然的客观要求。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