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养老机构由提量到提质
作者:   来源: 银川日报  2019-10-08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去专业养老机构养老成了不少老人的选择,这也是社会服务业发展和养老产业发展配套完善后的必然趋势。那么银川养老机构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本报记者在重阳节前进行了采访和梳理。

 

  养老机构也分不同性质

  敬老院、养老院、颐养院都是养老机构,名字不一样,针对的养老对象也有不小的区别。76岁的刘奶奶对儿子说“我才不去住养老院呢,我有儿有女为啥要去?”

  不少老人有刘奶奶这样的想法,其实,从性质上划分,敬老院主要承担政府托底保障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大都是公办或公办民营。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大多都是在敬老院生活。而养老院、颐养院则是随着社会养老行业的发展,由民营企业开办的养老机构。在性质上养老院多倾向于失能半失能老人,而颐养院则是关注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目前,银川市内共注册有32家养老机构,其中在运营的有28家,这其中有3家公办养老机构,分别是灵武市中心敬老院、永宁县中心敬老院、贺兰县中心敬老院;公办民营养老机构6家,分别是兴庆区宁居祥和颐养服务中心、银川市鑫海康养中心、兴庆区中心敬老院、西夏区幸福颐养院、贺兰县第二敬老院、归德林颐养服务中心;民营资本设立的养老机构19家。

 

  银川养老机构从提量到提质

  日前,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科了解到,银川市的养老机构目前有“老年公寓”“护理院”“托老所”“养老院”等不同形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有侧重的服务。2006年之前,银川一家民营养老机构都没有。到20199月,已经注册的民营养老机构有23家。

  银川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科科长贺新民介绍说,目前银川的民营养老机构已经到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新阶段。目前银川市内有养老机构32家,可提供养老床位5366张。但是还存在个别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

  为了提升银川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所以银川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科着手建立涵盖与养老机构相关星级考核评价体系,用可以量化的118项具体要求来保障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并且邀请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和评估,达不到要求的养老机构要进行整改。

 

  系统培训提升养老行业人员素质

  针对目前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2019923日上午,银川市民政局委托北京幸福颐养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依托旗下的西夏区幸福颐养院,对全市近200名管理、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围绕养老机构管理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以及养老机构服务管理、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等方面,采用集中理论授课、现场案例实操、理论与技能考核的方式,邀请北京、区内专家和公司的专家团队授课。培训结束时,经考核合格人员发放结业证书。

  此次培训923日至29日,共7天,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了全市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使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业务水平明显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带动养老机构建设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