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谈“老龄社会”:其本质问题是经济问题
作者:   来源: 红星深度  2019-10-11


  1011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及“敬老月”活动有关情况。谈及老龄社会的发展机遇问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表示,老龄社会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的重要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制度优势和大国优势;老龄社会的本质问题是经济问题;老龄社会的人口红利还继续存在。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在介绍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时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前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已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表示,今年“敬老月”活动主题确定为“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组织了开展“我和我的祖国”老年人系列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温暖重阳”走访慰问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孝老爱亲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

  谈及老龄社会的发展机遇问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说,老龄社会是中国的巨大挑战,人口老龄化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在人口发展领域上的具体体现,快速老龄化是实施新时代“两个十五年”发展战略的人口基础。

  “老龄社会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的重要国情。”原新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面临的优势有三个:第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优势和大国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二,老龄社会的本质问题是经济问题,这样的共识基本达成;第三,老龄社会的人口红利还继续存在。

  “大家在讨论老龄问题时,更多把眼光放在老年人问题上,但还要看到另外一些机会。”针对“老龄社会的人口红利”这个话题,原新解释说,人口老龄化最快发展的时期恰恰是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期,从现在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2.5亿增长到接近5亿,将近翻一倍。与此同时,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从现在的9.1亿减少到7.2亿,比较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劳动总量多1.8亿,劳动力供给依然比较丰富的。二是人口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健康条件的改善预期寿命达到77岁,婴儿死亡率降到6.1‰,这两个指标基本上已经超过了中高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岁以上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6年,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达到了总人口的12.5%。尤其是年轻一代,2029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34%左右,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三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健康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口的经济参与提供了基本保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有条件、有准备、有信心应对老龄化时代。”原新总结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