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表明,现在有四至五成的老人不愿与子女同住,因为担心没有自己的空间,但又希望能与子女为邻,万一有什么病痛等可以及时得到照顾。面对如此“刁难”老人,养老院建设应该怎么办?
应按就近原则规划建设养老院
“老人们现在都以就近原则选择养老院。所以我们在养老院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深圳市原副市长、市老年协会执行会长卓钦锐表示。
按照《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将努力解决养老机构数量足的问题,明确提出,通过利用现有的存量资源,在旧城改造中规划设计,利用旧村、旧工业区、古村落、客家围屋等场地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养老设施。但就养老院的选址规划,不少人认为最好是按就近原则,选择那些社区老年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来布点。
为筹备本月23日上午在本报举办的有关“深圳社会化养老的现状与出路”论坛,记者近日密集地走访了市老年协会和关注养老问题的学者、投资人等。
就深圳养老机构的布局选址,市老年协会曾对罗湖的碧波社区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观察调研。该社区有老年人口1650人,占社区总人口7.5%左右,接近老龄化社区标准,且户籍老年人口占81%。但如此众多的老人中,仅有5人入住养老机构。这一方面是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一方面则是老人们感觉其他养老场所离子女太远。
不能将老人“丢”到城市边缘养老院
有专家认为:“中国式错误养老”是将老人“丢”到城市边缘的养老院。养老产业投资人李良华说,他进入养老产业之后,考察了不少国外养老院和上海、北京的养老机构,坚信了一条投资原则,就是选址一定要就近。他认为,在城市边缘建养老院不靠谱,更不用说去深圳周边的城市建养老中心了,所以他所投资的深圳南联颐养中心就设在地铁附近。
有专家提供了一个案例:北京一家养老院由原来位于居民区的医院改成,因为处于市中心区,很快就入驻满了。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