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养生体、敬老院等一批为老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为老人送(做)饭,开展文化服务,陪老人聊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老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周到服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服务技能……阳春三月,各项养老工作在陶都大地迅速推进,致力让老人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2010年起,宜兴市老年人口以1万人/年的速度增长,至去年底,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3.5万人,占总人口的21.8%。作为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宜兴,近年来,宜兴市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创新实践机构养老,基本形成了“以市福利中心为示范、农村敬老院为基础、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全方位机构养老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品质,扩面增量,今年,宜兴市围绕加快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配置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资源,重点推进九如城综合养生体,徐舍、张渚养老院等在建工程,实施丁蜀、湖氵父、新街等镇(街道)的敬老院搬迁工作,力争年底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2张。同时,开展“敬老院建设管理达标年”活动,按照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的标准,加快敬老院的提档升级,逐步把敬老院打造成集五保供养、社会寄养、康复护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镇级社会福利综合服务平台。此外,高起点规划市老年康复护理中心,新增护理型床位300张,到2015年,宜兴市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数的30%。
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温馨与从容,是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自2009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启动以来,宜兴市累计投资5700多万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站点210家,让老人们住在自己家里也能享受许多周到的服务。此外,宜兴市还结合实际,成功开创了“宜城模式”和“都山模式”。其中,“宜城模式”打造了“小区有点、社区有站、街道有中心”的三级服务网络,使居家养老服务惠及每一位老人。下阶段,宜兴市将统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宜城街道为示范,着重加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年内将新增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至2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点)60家,并在1至2个乡镇实现“81712345”服务热线的覆盖,为老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关怀服务。同时,不断强化社区居家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模式,针对老年人需求提供以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助餐应急、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使居家养老服务惠及更多的老人。
编织养老“保障网”,需要一支有素质、有爱心的为老服务队伍。宜兴市加快建立基层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把养老护理员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计划,确保养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的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此外,大力培养较为稳定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培训,使每个志愿者具备一定的养老服务意识,建立“志愿服务储蓄银行”,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像存款一样储蓄起来,待其年老时可享受相应时间的免费养老服务,有效调动潜在的志愿服务力量。
(来源: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