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蓬莱市以为老年人服务为中心,加大投入,完善服务机制,积极调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突出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保障全市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孝亲敬老评选活动,弘扬孝亲敬老传统。根据省、市“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安排,积极开展孝德文化教育,大力营造孝老、敬老、助老氛围。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市妇联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了争当“孝亲敬老好儿女”活动,经过自下而上,层层推荐、筛选,评选出“十佳孝亲敬老好儿女”和“优秀孝亲敬老”模范各10名,受烟台市表彰“孝亲敬老”楷模3名。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孝亲敬老楷模”和获得提名的人员事迹进行宣扬。同时,与市妇联一起组织评选了100名幸福老人。2012年中秋,为全市10所敬老院免费发放月饼1000余斤;老人节前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民政、老龄等部门领导分头到各敬老院进行走访慰问,为每个敬老院送去1000元慰问金、2部轮椅、1付担架和价值1000余元的保健酒等慰问品,并组织社会各界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前往敬老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敬老、助老服务活动,在全市进一步掀起了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的新高潮。
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市老龄办、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以社区为单位,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文明、丰富多彩、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蓬莱市委宣传部开展的“乡村文化行”、“仙境百日消夏”等群众文化活动,老龄办组织老年艺术团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敬老院,进行巡回演出。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九九”老人节、“春节”等重大节日,都会组织专场文艺演出,并时常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尤其是十八大召开前后,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老年艺术团分别到大辛店、潮水、新港、小门家等多处镇街进行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经统计,两年来,蓬莱市老年艺术团共演出8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到4万余人次,为镇街培训文体骨干300余名。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了蓬莱市老年人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更提升了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全力推进惠老优待工程,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为全面提升全市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进一步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推进惠老助老优待工程。一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出台了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规划及资金扶持办法等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先行试点,总结推广,全面覆盖”的思路,投资410万元,高标准、创建性地建成了集日间照料和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万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全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树立了标杆和样板。同时,指导韩家疃、乐河两社区投入150余万元,建成了韩家疃、乐河两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配套的政策措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多个高端养老服务项目落地,市中医院养老康复楼已经启动;新加坡康威养老度假村即将落户;东方瀚国际养老度假中心正在论证。引进了占地千亩、投资百亿、以养老服务为重要内容的北大荒家园城市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建成后,蓬莱市的养老服务事业将得到长足发展。同时,将增加城市人口5万人,为进一步膨胀蓬莱城市规模、提升仙境城市形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二是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全市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每年4810元和2150元提高到5700元和3170元,分别高于烟台市平均标准19元和54元。全市908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768人,分散供养14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4.6%,愿进全进率达到100%,及时足额拨付五保供养资金491.33万元。三是加大高龄和贫困老人帮扶力度。做好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发放工作,抓好人员统计,确保到龄一个,发放一个,全年为1445名90周岁以上及25名百岁老人发放高龄补贴48.6万元。投入73.03万元为全市1.04万名低保和五保对象全额支付新农合医疗保险费用。四是积极推进“银龄安康”工程。及时组织召开全市 “银龄安康”工程专题调度会,对各镇街进行督导,使全市“银龄安康”工程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投入25.3万元为全市0.84万名五保、低保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基础上,引导村(居)、家庭投入106.7万元为3万余名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伤害险,为全市困难老人筑起了基本生活、医疗和安全保障网。五是认真做好老年优待工作。实施新版《优待老年人规定》以来,新办、换发老年证5200余张,为老人减免出行和到景区参观费用9万余元。认真落实老年人就医优惠政策,保持与定点医院的联系沟通,不断提高优惠标准及服务质量,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来源:蓬莱市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