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据预测,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人。如何应对我国愈发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商业保险能否参与进来,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8日下午举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商业保险与大健康产业”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作了“商业保险助力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应对大健康的挑战”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加快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任务时不我待,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完善养老护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快速步伐加快,失能、半失能以及其他失能精神智障者数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对这一群老龄人群长期照顾社会需求也不断增长。”周延礼表示,据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跟踪调查显示,我国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口占10.18%,其中重度失能占2.19%,中度失能占1.54%。轻度失能占6.45%,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有10.18%的老人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不同等级,不同强度照料服务。其中2.16%重度失能老人,对长期的照顾,护理需求是最大的。
资金保障是老年长期护理制度可持续的基础,为了保障失能老人能够获得稳定的长期护理服务,除了要提供充分,优质的照顾服务资源外,还要从资金上对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提供保障。周延礼说,根据国际经验,除了主要由国家提供资金救济型和普惠型长期护理制度之外,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也是当务之急。
近年,河北承德、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上海徐汇区、广东广州等城市的社区相继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2017年这些城市的试点工作都出台相应文件,先后开展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最新的数据显示,其覆盖人群接近4000万。
他指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要通过总结试点地区建立起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推动资源优化整合,特别是促进社区家居护理能力,推动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的发展的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目标是要逐步形成“家庭养老,社区助老,机构照顾”相结合多层次的养老护理体系。
周延礼还提出四点建议:
一、相关部委间要加强经常性沟通。定期不定期的要召开一个工作会议进行沟通交流,保证我们出台的阶段性政策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二、要加强评估和服务标准建设。特别是在失能鉴定评估方面,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国际上的Barthel指数,把它作为失能评估依据。
三、要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建议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风险多元化长期护理保险均衡和可持续的筹资机制。
四、发挥商业保险机制有效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