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逐步复苏的背景下,老年用品行业却陷入了一场“围城”苦战之中。近期,国内173家涉老企业签署了联合自律公约,承诺不随意哄抬物价、不乱收费、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等内容。不过,目前国内的老年用品供应链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老年纸尿裤等消耗品告急,而轮椅等辅具却因滞销而积压。
成人纸尿裤材料供应紧张
自疫情发生以来,成人纸尿裤等类型的产品供货量一度十分紧张。部分经营者透露,这类产品拿货十分困难,近期供货商的底价涨幅较大且波动频繁,不少长期合作的供货商原材料短缺,很难保证交货时间。
有制造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使用的纸尿裤厂商透露,纸尿裤、尿不湿类产品出厂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成本的走高,而这背后的源头就是部分原材料价格飞涨,甚至断货。
例如,制作纸尿裤、尿不湿必须的无纺布等材料,由于与口罩等一些医疗用品原材料存在重叠的情况,另外,“生产尿不湿所必需的绒毛浆,最大供货地在北美地区,基本依赖进口、在国内很难找到替代品。还有企业负责人直言,目前业界还出现部分原材料卖家大量囤货的情况,导致一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布难求”的局面。
老年辅具销售困难
与刚需品情况完全相反的,则是老年辅具产品。据了解,由于老年消费者更信任面对面接触的线下消费,不少“老牌”用品店都采用线下销售的模式。受疫情影响,老年用品门店经营无法一如往常,店内客流下降明显,虽然也有不少企业尝试向线上转型,但线上服务暂时难以按照老人需求和实际试用情况对产品进行调试,新业态难解燃眉之急。
供给端急寻新出路
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赖阳表示,“从需求供给平衡上看,当供应出现不足时,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现象。”不过,为防止供不应求和利益驱使下出现无良商家出售质量不达标的残次品,侵犯老年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损害老年人利益。
与此同时,赖阳还提出,要保证老年人刚需品的供应,相关部门在严格管理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可适当出台一些政策扶持企业、鼓励生产,减少对养老用品行业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