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俱乐部 百余老人来相聚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有300平方米的场地,有数十种乐器,有合唱、舞蹈和民乐,只要老人愿意,可以天天来这里免费活动。在龙华新区龙园花园新村51栋,70岁的陈润开办这个老人俱乐部已有十余年,百多名老人在此相聚相识,感叹“来了这里,就不再老想着要回老家了”。
 
  自出场地 建起老年人俱乐部
  昨日下午,虽刚下过暴雨,但还是有七八名老人正摆弄着乐器,准备合奏一首他们自创的歌曲《再活500年》。这首歌的作者就是陈润。“他真是热心人,又出地方又买乐器。”现场的老人们说。
  陈润是龙华观澜本地人,2000年他办起这个老人俱乐部,至今已有十多年。谈起当初的情形,陈润说当时临近退休,和老伙伴们聊起以后的生活,哥几个都不免有些惆怅,“当时龙华没啥老人活动场所,想来想去除了逛公园就只能待家里”。相比之下,陈润家中还有些产业,经过和家人商量后,他把自家这栋楼中的半层从承租人手中收回,再置办些排练所用的乐器,就成了老人活动场所。
  接下来就是给这地方命名了。在陈润看来,他做这事“不为名不为利,就图老人们能快乐、健康、长寿”,于是索性就叫“返老还童”俱乐部。当时和陈润相熟的老人有七八个,大家又各自介绍了几名老伙计来参加活动。就这样,“返老还童”俱乐部开起来了。
 
  参加活动 老人在此相聚相识
  “返老还童”俱乐部开起来后,就不断有老人慕名前来。今年71岁的万玉英是广东梅州人,当初,住在花园新村的她听到有唱歌声,就跑来一探究竟,如今已成了十多年的老成员了。万玉英回忆说,起初她刚随子女来深,因为找不到休闲场所,经常吵着要回老家去。而加入俱乐部后,这事就再也不提了,“因为找着玩的地方了”。
  和万玉英有同样经历的还有67岁的王水浪,他当初也是听到排练声就赶来,后来擅长声乐的他还成了俱乐部首任声乐队队长。为何现在不当“领导”了?“遇到更厉害的就让贤了。”王水浪指着一旁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傅剑荣说,“他以前是当地文艺骨干,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傅剑荣介绍,自己来深圳一年多就慕名前来,如今几乎就离不开这里,“都是随子女从内地来的,有共同话题,又有免费活动场地”。在大家看来,这里就像各地老人聚集的大家庭,就连较远的民治、大浪的老人也天天坐公交车来参加活动。
  如今,按照舞蹈、声乐、民乐以及唱歌等分类,老人俱乐部天天都有活动。成员也从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了百多号人,年龄限制从60岁以上放宽到了45岁,就连“返老还童”俱乐部的名字也在民政部门建议下更改为“艺林老人文艺服务中心”。
  不管名字怎么变,这里作为老人们的免费乐土却不会变,不但如此,陈润还打算“扩大经营”,准备聘请老师开办免费舞蹈、民乐和跆拳道班,不但教老人,社区的少年儿童也可以来参加。
 
    (来源:南方都市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