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养老院
作者:   来源: 网易  2020-05-19


  20203月,疫情席卷全球,短短两月,确诊病例激增,世界各国医疗物资纷纷告急。养老机构作为疫情“高风险”地带,老龄人口作为确诊率较高的群体,情况如何?

  据公开报道,3月底,西班牙89岁老人为自救“逃离”养老院,4月,英国政府披露英格兰超过两千家养老院出现疫情,《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养老院系统至少有6900人死于新冠肺炎……

  境外不断频发的聚集性感染案例,因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出逃导致老人被饿死等恶性事件,无一不引发大众对疫情之下养老机构生存状态的担忧。疫情下国内养老机构情况如何?

 

  护理力量紧缺,国内养老机构压力大

  截至56日,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已近6个月,在此期间,全国养老机构在民政部的部署下长期执行着较为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政策。

  除2月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家养老院内曾出现聚集性感染案例外,各地养老机构都平安度过了疫情确诊高峰期。

  对此,清华同衡规划院技术创新中心的孔宪娟博士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总体的疫情防控比较严密,也得益于采取了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智慧化服务”措施。

  然而,她认为,也正是由于目前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并不平衡充分,所以与国外养老机构相比,于疫情中的考验难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封闭式管理+智慧化服务”的措施也并不完美。在进行封闭式管理后,养老机构的防护与监管力度、强度加大,致使机构内工作量骤增,令一直就存在的护工数量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人手不足,服务质量也跟着有所下降,再加上疫情期间长期封闭式管理的闭塞环境,也会对老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养老服务业的概念与发展要求后,“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发展水平不均衡”已成为大众对国内养老行业的普遍认知。

  疫情期间,养老机构统一实施的封闭式管理,进一步暴露出国内养老系统的各类问题。

  20203月,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在一次例行发布会上说道,“实际在疫情发生前,全国的养老院已经普遍存在养老护理力量紧缺的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200多万老人入住4万个养老机构内,但工作人员只有37万。俞建良说:“37万里面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一个护理员平均下来差不多要服务近10个老人,服务量是非常大的。”

  在养老院进行封闭管理后,护理员普遍处于长期在岗状态,其工作内容相比疫情发生前更为繁重。

  据广州市老人院介绍,院内工作人员除了照顾好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外,每天还要为上千名老人做两次体温监测,并定期向老人科普新冠肺炎健康宣教知识。在保证老人健康安全的同时,工作人员也要随时关注封闭管理下老人们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辅导,以排解老人的不良情绪。院内环境的消毒工作同样由这些工作人员负责。

  孔宪娟认为,在岗护理员的工作负担加重,客观上难免会造成服务质量下降。

  有些养老机构由于人手不足,所接收老人数量也不得不有了限制,这导致多家民营养老机构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金压力。

  如北京嘉祥敬老院,据该院院长倪朝辉介绍,院里大楼共有12层楼供老人入住,但如今近一半楼层都空着。在封闭式管理后,嘉祥敬老院更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餐饮、消毒用品、日常用品消耗增加带来了成本上涨。截至3月底,敬老院在疫情防控方面已花出60多万。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在5月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受访养老机构与同期相比收入减少20%左右,平均支出则增加20%30%

  为解决目前国内养老系统的现存问题,并确保疫情防控态势不反弹,4月,国家民政部相继发布《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及时调整完善疫情防控策略有序恢复养老机构服务秩序的指导意见》和《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做好2020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以确保在全国养老机构稳步复工复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并推行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

  全国各省市根据以上《意见》和《通知》,也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实施办法和细则。各地的实施办法中,较多内容集中于提高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标准,以帮助各养老机构渡过疫情难关。

  尽管国内养老行服务业仍处发展阶段,疫情期间,某些养老院经营困难也已不算新闻。但数据可见,截至56日,几乎全国各地养老机构都较好地保护了每位老人的生命安全,这已称得上是一次胜利。

 

  封闭管理,莫忘老人心理“抗疫”

  陈姨入住广州市老人院已有段日子。

  春节前夕,她回了趟家,与家人团聚过年,却没想,年还没过完,疫情就来了。

  从疫情爆发,到陈姨回到老人院的集中医学观察区进行14天隔离观察,再到得知整个老人院已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陈姨恐慌、焦虑的情绪日益严重起来。

  要不是因为疫情,她的老伴李伯仍会像春节前一样,每隔几天就会辗转、横跨整个广州来院里陪她,说说话。可现在不一样了,封闭式管理,家属是不允许入院探望的。

  幸而,老人院的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如陈姨这样返院后需隔离观察的老人的心理状况。

  为缓解陈姨情绪,工作人员为她的房间装了一台电视,并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让她每天都能隔着屏幕与李伯见面、聊天。工作人员说,每次视频一接通,老两口好像都有说不完的话。

  广州市养老院封闭管理期间,叶姨在楼上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

  等到4月份,临近清明节,广州市老人院还做了一次“云祭拜”、书信祭拜的服务活动,只为了在疫情期间尽可能满足老人扫墓祭拜的愿望。

  在照顾好老人生活,满足他们个需求的同时,广州市老人院根据民政部部署,同样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自126日全院实施封闭式管理后,广州市老人院对院内老人、陪人、职工、实习生、老人家属、职工家属、相关方这7类人员,以及食材、药品、快递等5类物品的流动,进行了严格的分类管理。

  另外,老人院特别设置了返院老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区和离穗返院职工隔离观察区,对离穗返院人员统一实行14天隔离观察,避免返院人员带病入院。

  对于院内的工作人员,老人院采取了“在家休息14天、备勤待班14天和集中封闭式办公14天”相结合的弹性工作制度。并确保在岗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每日一报”的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跟踪老人离穗返穗、风险暴露、身体健康等各项状况。

  在北京随园养老中心,为减少院内人员的频繁近距离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园内的KTV、台球室、舞蹈室都暂时封闭。工作人员会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每位老人的行动轨迹与生活情况。

  该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持全流程服务标准化执行,目前该管理系统包含8大类服务模块,165个服务细项,除了日常监测老人情况,还可以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为老人定制照护计划。

  因返院而不得不被隔离14天的宋奶奶的异常情况,就是由管理平台实时传递给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的。从被隔离的第一天起,宋奶奶情绪便开始低落,活动轨迹发生变化,饮食不再规律。

  园内心理慰藉小组发现这一状况后,立即穿戴好防护服,上门陪宋奶奶谈心。随着时间推移,宋奶奶慢慢理解了情况,安下心来。

  除了这些选择留在养老院的老人,仍有部分老人因不便出门和怕被疫情传染,选择居家养老护理、照料,部分养老企业与社区养老机构根据这些老人的需求,开始试水“虚拟养老院”线上服务。这也为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重点支持建设的虚拟养老院搭建了雏形。

  有专家认为,“虚拟养老院”在我国并非新兴概念,疫情发生前,该概念多是将养老机构的线下服务项目简单整合在平台上运行。

  灾难来袭,即使全国各养老机构面临来自病毒、内部经营与监管、外部老人亲属沟通等种种压力,但自1月底全国养老机构陆续开始封闭式管理后,几乎零确诊,每位在院老人的健康和安全都得到了一定保障。

  在中国,有近2.5亿个老年人,而在未来每年预计新增的8000万老年入中,会有近1000万个老年人选择住在养老机构。也许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将养老院选择为自己生命的最终归处。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