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郑志刚:共建老年人优雅的晚年生活
作者:   来源: 环球人物网  2020-06-11


  当一个人老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是颤巍巍地拄着拐,也要去公园参加“101广场舞大赛”;是跟一群老伙计坐在巷尾,侃着大山吐吐槽;还是扛起相机做一名旅游博主,完成年轻时的梦想。也许,老年人的体面,便是老有所依、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面对人口老龄化,如何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老龄产业方向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志刚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据全国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对这一变化,郑志刚认为应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老龄政策、老龄事业四个维度做好准备。具体来说:

  思想上,要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各种挑战,又要看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从根本上要树立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体制机制上,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将有效提升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大格局。

  老龄政策上,完善老龄政策制度。构建以宪法为核心、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在内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为发展老龄事业,维护老年人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老龄事业上,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包括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繁荣老年文化、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体育、建设老年宜居环境、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孝亲敬老传统。

  据郑志刚介绍,目前我国大约有51%的老年人独居或者仅与配偶同住,11%左右的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农村留守老年人有1600余万人,低保老年人数约为1816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2636元;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88元,人均养老金约135元;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29.1张……大量的真实数据集中反映出中国未来的养老产业问题将是社会的核心问题,凝结了商业、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矛盾和课题。

  在郑志刚看来,养老产业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明确政府作用的边界,找准政府和市场相互补位、协调配合的结合点,实现“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此外,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未来中国的养老模式将非常多样,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也需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当下,中国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要方式,而在日本社会养老还是比较普遍的。郑志刚说:“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一般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国情有关。日本现在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34%,而我国只有18.1%。”

  另外,郑志刚也比较关注老年人生活的满意度。他认为老年人应该多参与社交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社交方式,比如用微信与邻居、朋友、同事之间进行信息的分享与交流等,但要注意与陌生人的社交,避免上当受骗。

  对于今后养老市场的发展,郑志刚非常看好。“老年人口的增加使‘消费型’人口增多,为扩大消费特别是服务型消费带来了机遇。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本世纪中叶将达到顶峰35%左右。养老市场,未来可期。”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