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为提振消费、激活经济,各地纷纷启动了各式消费季活动,有的线上发放消费券,有的搞直播卖货,还有的推出定时秒杀。虽说也有纯线下活动,但总不及线上的花样多、力度大。
网购火热,尤其疫情期间更“催红”了直播带货,消费季大做线上文章是必然的。然而,若考虑到各年龄群体的消费习惯,有些活动似乎又有些轻重失衡,过于依赖线上,过于花里胡哨。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达7.1亿,数字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可在全体网民之中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仅6.7%,网购者自然更少。诚然,我们身边可能有一些“新潮”老人,五花八门的App用得飞起;但更大的现实恐怕是,许多老人不会甚至刚会手机支付。对于习惯了商场简明促销信息的他们,要领取散落在各个平台的优惠券、或是参与各种算法叠加的优惠活动,简直如同走迷宫。
“银发经济”蕴含巨大潜力,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许多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趋势。各大消费季花样多多,也得多考虑方便“银发族”参与。降低技术门槛,让活动更加友好,诚心为老人服务,有助于激活经济复苏的一池春水,也助于把握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
曾有人通过观察日本社会的老年业态,得出抓住老年消费市场商机的关键,在于解决他们的“不安、不满、不便”。纵观中国社会,这三种问题并不少见,比较显著的便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数字鸿沟”。许多老人可能都遭遇过“玩不转”的尴尬:因不会获取健康码出行不便,因不会自助挂号就医不便,因不会使用网约车平台打车不便。日新月异的社会,凡事多想一步,不让老年人感到“掉队”,让他们生活得更便捷舒适,不只是市场蓝海所在,更是一个社会的温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