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养老地产的探索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我老了。”
  一直不服老的父亲,终于认老了。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父亲说此话的情景,心中就无比酸楚,眼泪夺眶而出。任是再璀璨的人生、再美丽的容颜,终究还是输给年纪。
  母亲去世后,父亲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搬来与我同住。每天一早站在小区喷泉水池前目送我上班,傍晚又站在喷泉水池前眼巴巴盼着我回家。夕阳将父亲瘦长的身影拉得更加瘦长,投射在冷清的台阶上,折叠成横亘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从小就读于美国教会学校,一生出版过十多本著作的父亲不甘心他的暮年就在这样的等待中度过,他提出过很多种方案:去温暖的海南买房养老,去大理苍山洱海边租房养老,又或者,回到故乡独居。父亲的提议让我非常内疚,必定是我做得不够好,才会让他动了此念。然而父亲却说:两代人之间截然不同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就像一个隐形的恶魔,在点点滴滴间吞噬着我们的父女亲情。
  由于身体状况和医疗条件、医保等种种原因,父亲的这些想法最终也只能是个想法,无法实现。如何安排父亲的晚年生活,让他既能像以往那般自由自在,又能随时得到悉心照料;既能随时和子女相聚享受天伦之乐,又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生活习惯带来的矛盾;既能呼吸到森林般的清新空气,又能享用大城市便利的生活、医疗配套……这成了我人生的一道新课题。
  其实,这也是当今中国一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养老。
  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中国将有2亿老年人。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我们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根据2012年杭州户籍人口统计数据,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22.1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7.53%。也就是说,在杭州,每100个人中,就有17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养老不仅仅是防病治病,也不仅仅是常回家看看,在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除了居家养老和福利院养老之外,是否可以由市场提供一种更为高端更为专业的养老产品及服务?尤其是对于高端老年群体而言,这是一种迫切的需要与愿望。
 
  养老地产,绿城必须做成的事业
  “绿城今后可能做成的是现代农业,不过必须做成的是养老地产,”这是去年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在一次记者会说的话。现代农业和养老地产被视为是绿城在经历了2012年的“生存危机”后着手转型的两条道路,而养老地产显然更能体现绿城的决心。
  其实,绿城在养老地产上的尝试,已有多年。早于2007年,绿城就在临平蓝庭项目中尝试做一批颐养公寓,同时亦配备了老年大学、健康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社区门诊、护理院等等公共配套,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今天,在绿城自己的解释里,蓝庭项目是绿城学院式养老最初步的探索,规模比较小,而乌镇项目是在这个试验田基础上打造的,将代表着绿城养老地产的未来。绿城位于乌镇的养老地产项目虽然还没有正式推出市场,但是在业界已经传播多时。这个项目位于桐乡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内,该产业园定位休闲健康养老主题园区,总规划用地约5500亩,总投资超100亿元,绿城的养老公寓是其中一部分,规划600多亩。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归纳绿城在乌镇的养老地产试验,应该就是“学院式养老”。绿城的学院式养老,以学校的组织方式,构成园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形态。同时开展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学习、活动,重新认识、理解和解读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学院式养老,再一次体现了绿城式的一贯的理想主义。
  当然,在这方面绿城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学院式养老的平台――绿城颐乐教育自2011年1月成立以来,已陆续在十几个城市的绿城社区里开设了数十所颐乐学院校区,在读学员已有数千人。
  绿城颐乐学院以“改善并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质”为办学目标,以“要健康、要快乐、还要新朋友”为办学宗旨,秉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理念,聘请专家老师长期授课,并固定组织集体活动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将“健康、快乐、有为、成功”这四个核心元素带入到大家生活中来,进一步提高并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丰富老年业主的文化生活为目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为更多老人营造更好的养老环境。
  对于公司养老地产的未来,宋卫平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我现在对绿城‘学院式养老’模式的期望与之类似,就是我们现在开始做,等五十年后,家家都以送老人去养老学院为正常之事,这个社会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年轻人看到老人们的快乐状态也会向往,不再视老年为畏途,反而是一种真正的休息与享受。”
 
  随园嘉树,万科首个集中式养老公寓
  作为万科在杭州的首个养老项目,随园嘉树在今年5月的人居展上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它位于杭州良渚,是声蜚中国的万科?良渚文化村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了解,万科?随园嘉树规划了575套养老公寓,一栋颐养中心和一栋康复中心。其中,颐养中心和康复中心由万科持有,使之成为承载特殊照护服务的永久性物理空间,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富有活力的社区居住氛围。更值得关注的是,万科?随园嘉树园区中央的“金十字”养生休闲区,面积达4500平方米,包括景观餐厅、阳光阅览室、多功能厅、健身房、棋牌室、咖啡吧、老年大学等,是一个专为长者营造的养老配套集群。
  老人居住的房子要有更多的住宅性能的设计,随园嘉树有40余项养老产品性能设计体系:从加宽的楼间距,到雨天不用带伞就能在园区里自由穿行的风雨连廊;从加宽的走廊,到便于使用轮椅及担架的大进深专业电梯;从大按键智能电话,到设置在通往卫生间动线上的智能监测报警系统;从方便轮椅使用者的洗漱台盆下方人体工学凹面设计,到全屋畅行无阻的无障碍地面,也就是说,无论是卫生间还是厨房甚至阳台,都是没有高差的平整地面。
  在服务上,随园嘉树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物业服务,更有赖于高度专业化的长者照护服务。万科与世界华人地区长期照护组织核心成员――中国台湾耕莘医院进行了深度合作,以联合国关于长者照护的五大原则(独立、参与、关怀、自我实践、尊严)作为构建养老公寓服务体系的基石,关注长者身、心、灵全方位需求,最终形成了万科?随园嘉树独特的服务体系:以“六心”级服务、“24小时管家”为主要特色,涵盖“健康管理、智慧小区、舒适生活、尊荣享受”四大模块的多项服务内容,悉心呵护长者讲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熟悉良渚文化村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优质的山水环境,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活配套体系。很多人都知道老年人往往更钟情山水,但往往都忽略了老年人其实惧怕隐居在山水之中的那种冷清与孤独感,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愿意离开富有生机的热闹场景,这种场景主要由孩童的笑容与年轻人的活力构成。在随园嘉树对面就是著名的良渚食街与玉鸟流苏街区,分布其中的玉鸟幼儿园、江南驿青年旅舍、村民食堂、玉鸟菜场等,不时穿梭着朝气蓬勃的儿童与时尚的年轻人。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不仅是一道生机盎然的风景,也是他们可以参与其中的热闹场所。近在咫尺的美丽洲堂和大雄寺,更是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精神信仰。
 
  养老地产的未来究竟有多大
  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中国将有2亿老年人。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据统计,目前我国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在社区享受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只有不到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对于总量逼近2亿的中国老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而据世联地产的预估,2025―2040年期间,我国约有5000万老年人需要通过专门的养老机构来养老。按照目前每人每年5万元的养老费用计算,整个市场产值有2万多亿。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养生住宅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加大,从2010年需求5亿平方米,到2020年需求7亿平方米,再到2050年需求13亿平方米。
  正因为空间巨大,所以引来了各路豪杰争先进入这个领域,尤其是养老地产的开发已经火热。目前,养老地产市场上基本形成了“房企系”、“保险系”和“央企系”三足鼎立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三类企业在养老地产上的投资额已逾千亿。
  “房企系”以万科、绿城、保利地产、联想控股、香江国际、复星为代表,目前大大小小已有20余家房企涉足养老地产。去年8月,万科投资120亿元在长春打造占地100万平方米的健康养老住宅社区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目前万科至少有4个养老地产项目。
  保利地产已经成立“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运行了7个养老项目。远洋地产则在今年4月18日,与美国哥伦比亚太平洋公司合作的“椿萱茂?凯健”的项目,计划建成一个近6000平方米的高级养老护理设施,为远洋地产试水养老产业的首个项目。
  今年5月13日,由复星集团与峰堡投资集团合资设立的上海星堡老年服务有限公司在国内首个综合养老社区“星堡中环养老社区”正式开业。这也是复星集团首个养老地产项目。
  “保险系”则是目前养老地产市场上的生力军。自2010年9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后,保险资金正式获准进入养老地产,到2012年底,保险系企业在养老地产领域的投资已超500亿元。
  2012年6月,泰康人寿第一家养老社区在北京昌平区开工,在上海崇明岛拿地建设养老项目后,泰康人寿又在上海松江区签订土地开发协议,开发养老项目。中国人寿首个养老基地国寿(廊坊)生态健康城于2011年11月在河北廊坊开工,计划总投资100亿,目前,中国人寿在全国范围内共有6个养老养生基地。
 
  诸多课题仍有待破解
  尽管十年前就有房企试水养老地产,但目前好的模式仍然不多,缺乏行业标准,缺乏完善的配套、成熟的平台以及专业的管理。任志强在谈及养老地产时曾说过,目前一些养老地产概念存在重大缺失,因为没有医疗机构的参与,就谈不上真正服务于老人。如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正在慢慢淡化,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中国老人日益增多。但是很多城市老人并不愿意住到荒郊野外去,而是喜欢住在热闹的市中心,主要原因是在城市中心购物访友都很方便,最关键的是就医。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环境以及老人居住的空间都必须是特别根据老人的特性设计的,符合老人生活习惯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同时还要提供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和软性服务。
  关于养老地产的模式,有许多新探索,如有的是在成熟小区附近专门建造老人公寓;有的是在一个大社区中间设立一两幢老人公寓;这两者的好处就是老人可以常和家人来往,帮着送孙儿上下学,但又避免了如婆媳矛盾等瓜葛。还有的则是专门在郊外建造大型的养老社区,最大的好处就是环境好,有的则是与旅游结合,如海南的诸多养老度假村,这对身体健康喜欢旅游的老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事实上,养老地产有着诸多商机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前期策划难,若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投资者承受的压力将会很大。除资金外,土地政策困境也制约养老地产的发展。一些养老公寓尽管配套很好,但由于没有产权,令许多老人不敢下手购买,毕竟,在老人心目中,房子是要传承下去的,而不是一种消耗品。
 
    (来源:杭州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