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一天,虽然下着大雨,莆田市荔城区畅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依然聚集着不少老年人。
阅览室里,73岁的谢兰英正翻阅《农村防灾减灾手册》。“最近水灾不断,多看点这类书,增加防灾知识。”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是老年腰鼓队一员,每个星期要去老年学校上3节课,参加排练;每天早上她都和老友们一道练习24式太极拳;平时有空就和老友们聚在这里,看书读报吹拉弹唱侃大山。
“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一旁看报的陈老伯对记者说,畅林老人多,60岁以上的占总人口的17.5%。过去老人们少有文娱活动,精神生活单调寂寞,生活没啥乐趣。如今,村老协会建起老年阅览室、老年学校和活动中心,组织老人成立乐队、腰鼓队、舞龙队,开展篮球、拔河、象棋赛等活动,老人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而在西天尾镇龙山村,老协会不仅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而且实现老有所为。
位于龙山妈祖宫旁的老协会规范有序,由老协会成员负责的“农家书屋”颇具规模,这个被列为“省级图书示范单位”的书屋拥有各类书籍上万册,每天都吸引一拨拨村民前来借阅;老协会门前广场旁的公开栏上,孝敬榜、功德榜、成才榜和五好家庭、平安家庭的名单刚上榜不久,10多名村民正在边看边议论着。
“这是村老协会组织全村百姓评选出的,一年一次,村民们很看重,对倡导社会文明有着示范引领作用。”村党支书顾世平告诉记者。
畅林社区和龙山村的老协会是莆田市943个基层老协会的缩影。这个市注重农村基层老协会组织机构建设,其规范化走在全省前列,尤以荔城区为标杆。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所有的村居老协会均拥有规范统一的制度章程,拥有“一室一校一场”老年活动阵地,基本实现有机构、有资金、有专人管理。全市973个村居,已拥有村居老年活动中心2000个、老年大学827所。荔城区坚持每年对全区130个村居老年协会进行考核验收,合格的以奖代补2万元,不合格的给予调整督改。目前,全区已投入920万元用于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
高龄补贴
营造尊老爱老社会氛围
“别看我老了,我老得体面,政府每月还发给我100元奖励呢!”在秀屿区东海村西至自然村,正在家里和儿媳一道织渔网的92岁曾金蝶老奶奶开心地说。
“一张渔网要有170个铅珠,母亲负责串铅珠,串珠子能预防老年痴呆。”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父亲很早去世,母亲一直和自己生活,老人闲不住,经常抢着要帮忙,上了90岁后,每月政府发给高龄补贴100元。钱不多,但很有意义,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重视。
“我每个月还有255元工资。”埭头镇英田村林珠金是福建省十大寿星之一,今年112岁。老寿星耳聪目明,掰着指头用方言告诉记者,这255元,200元是莆田市的百岁老人补助,55元是农村养老金。每年老年节,省、市、区还有2000元慰问金,加上日常相关部门的补助,她一年有6000元的“工资”。
“工资”让一辈子务农的百岁老人颇感老有尊严。她说,自己和94岁的小姑都有“工资”,花钱不要看儿孙脸色,还可做贡献。儿子去年盖新房,她一下子拿出2万元。
如今,在莆田市,像曾金蝶、林珠金一样领“工资”的老人已有6844位。
“经济社会发展了,更要关爱老人。”为确保占全市总人口13.4%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有尊严,莆田市坚持将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不断配套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同时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高龄补贴:全市凡100岁以上老人每月200元,90-99岁的每月100元,并每年一次给予不同标准的慰问金。
政府敬重老人,重视发展老龄事业的实际行动,产生了强大的引导力和影响力。目前这个市尊老敬老爱老正蔚然成风,孝道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共享成果
老人养老金月均1600元
今年68岁的陈文涛,是莆田城厢区南门社区居民。前天他接到通知,参加社区组织的免费体检。每年社区都出资给60岁以上老人体检。
每月5号,陈文涛和老伴的银行卡就会分别收到社区汇的1500元养老金,加上家里出租房屋租金,老两口月收入上万元。
“南门原是农村,我老两口靠种田为生,当时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还能像干部一样领退休金。”和记者提起今天的幸福生活,陈文涛一脸的喜悦。
“南门人多地少,当时经济非常落后,没有姑娘愿意嫁给南门人。改革开放以来,南门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目前社区集团有16家企业,固定资产15亿元,年盈利5000多万元。”社区老协会会长张文贤告诉记者,社区坚持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思路,让种了一辈子田的老人们晚年倍感幸福。
自1992年至今,南门社区率先在全省实行老年人养老金制度,按年龄段发放不同数额的养老金,目前已有750人享受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1600元,金额为全省最高,去年仅发放养老金就达1073.094万元。
作为昨天的农民,今天的南门老人享受到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南门是莆田市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坚持让老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典范,具有很好的辐射带动效应。”市老龄办主任陈鸿星告诉记者,市里先后出台政策,加大投入,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不仅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合全覆盖,而且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全市凡60岁以上农村老人每月都能领到最低55元的基础养老金。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