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社会治理与健康促进”论坛在线上举行。与会学者以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围绕疫情防控中如何保证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等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表示,老年人群是此次疫情的易感人群,对老年人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维护,是检验一个国家疫情防控态度、政策及价值选择的试金石。我国老年人群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应对因老龄化而加剧的社会经济挑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度重视老龄问题,不仅是疫情防控的要求,也是关系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福祉的现实要求。
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石松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应尽早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强调全民健康教育网络,科学合理布局设施机构,同时实现信息和支付方式互联互通。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建议,在社区关爱服务中一定要凸显党建引领优势,将社区关爱纳入党建服务平台。还要将智慧社区建设落实到老年人家中,开辟基层老年工作智能服务终端,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老年健康数据平台的数据共享,精准掌握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针对如何缓解社会隔离和老年人孤独问题,美国纽约大学迈尔斯护理学院全球健康终身讲座教授吴蓓建议,可以加强老年人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度,发展老年志愿者,在挖掘老年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同时,缓解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感、维系社会联系。未来,改善全球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福祉,还需要在支持型家庭环境、年龄友好型社区、年龄友好型医疗保健体系和年龄友好型技术方面加强研究。
论坛由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老龄社会的政策实践与养老产业综合研究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