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宾馆’,吃‘皇粮’,生病有人管、起居有人顾、娱乐有人陪,这样的日子过去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过。”小尖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吴启金这样感叹自己的晚年生活。寥寥数语,道出了全县1400多名五保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
一是“宾馆式”生活条件
多年来,响水县一直把关爱五保老人生活起居作为民生工程一项重要内容。2013年春节过后,县领导就亲临每个镇区敬老院检查工作,主持会办解决实际困难,现场解决问题。对六套中心社区敬老院进行全面整改,13名五保老人临时安置到运河中心敬老院。通过2个月突击,全县财政投入120多万元,10所敬老院面貌焕然一新。在院容院貌上,所有敬老院达到“四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平方米,南河、小尖、七套对老人房间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达到每个房间铺设地砖,每个单元都配置卫生间。大有、张集、黄圩、七套架设了户外路灯,所有敬老院今年都新增了绿化面积,种植了花卉及观赏植物30余种2000余株,草坪1000平方米,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在配套设施上,所有敬老院都配齐了医务室、康复室、娱乐室、物品和粮食储备仓库,娱乐室用具齐全,餐厅都安装了空调。在老人生活上,为所有老人统一添置全新的棉衣、棉裤、棉鞋,配发床上用品、暖手宝、洗脸盆等生活设施,老人餐具柜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的碗柜。逐个清理老人房间,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达到室内卫生整洁无杂物,饮食上“早晚有干、天天见荤”。
二是“一条龙”病号服务
看病难始终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为解决五保老人医疗问题,县民政局将全县五保对象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双报销”,全额解决五保老人的医疗费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老有所医。五保老人住院无人陪护已成为各地普遍感到头疼的事情。因为资金和护理人员不足,一旦五保老人生病住院也只能由敬老院院长协调,由院内健康老人轮流照看,护理不专业、不到位。为破解这一难题,县民政部门拓宽思路,创新方法,与响水县现代医院合作,成立“响水县慈善医院”。现代医院捐赠40万元,设立现代慈善救助专项基金,用于五保老人就医时享受免费医疗之外的其他救助,入院老人不仅有专车接送,免费24小时陪护,免费饭菜,还能体会到医院护士儿女般的那种温馨照顾。医院还专门落实专业陪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五保老人打饭、为瘫痪老人喂饭、洗擦身体、端大小便。现代医院负责人刘应祥承诺:“现代医院关注弱势群体,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护理工作要从以前的只管打针发药以‘病’为中心的机械操作到以‘人’为中心的‘保姆式’服务模式转变,把医院打造成弱势群体真正信得过、住得起的放心医院、慈善医院。”
三是“多样化”文体活动
县民政局在每个敬老院建立娱乐室和老年活动室,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兴趣爱好,配备了彩电、影碟机等设备,购买了100部戏曲光碟让老人过过“戏瘾”;提供5种以上适合老人活动的跳棋、象棋、扑克、麻将等文化娱乐用品,为老人订阅8种以上《老年健康报》等报刊杂志。在院内活动场地配置了健身、康复器材,陈家港、运河、小尖、七套、黄圩等地敬老院都修建了门球场等文体活动场地,建好了五保老人的活动阵地,搭建了五保老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适应五保老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在运河、双港、黄圩、老舍、张集等有条件的敬老院分别成立了戏曲、棋牌、健身、器乐、书法等协会分会,定期组织开展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专业文艺演出队伍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元旦、春节、国庆、中秋、重阳节到来时,到敬老院开展巡回演出和慰问,丰富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
(来源:响水县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