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咖论道养老财富管理:做好基本保障,发挥保险优势,走差异化之路
一场养老革命,正在行进中。
“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而我国人口出生率从2016年的12.95%降至2019年的10.48%。”国家统计局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
这是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更是下一代人面临的养老压力。
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敬惠展望未来养老形势,更是发出了“2050年,中国将成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规模庞大、未富先老问题极其严峻”的感叹。
面对越发严峻的养老问题,如何做好养老财富管理,或许关乎每一个人的晚年幸福。
8月16日,在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下,保险业如何助力养老财富储备”为主题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敬惠或许告诉了市场些许答案。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胡晓义:养老保险制度是养老保险体系的压舱石
“养老保险不仅是老年人的老有所养保障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长期的稳定及发展。”胡晓义认为。当伴随着养老问题的越发严峻,如何处理养老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是时下社会思考的重点之一。
胡晓义透露,2019年直接支付的养老保险待遇5万多亿元,相当于2019年财政一年一般预算支出的22%。截至2019年末,不光是基本养老保险,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养老的战略储备等加在一起,还有11万亿元的结余存和储备。以此来计算,共有约16万亿元的养老保险资金在社会经济当中运作。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量,也是未来一个较大的发展风口。为此,许多国家已将养老保险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但就我国来讲,胡晓义认为,我国依旧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但从未来发展看,养老保险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风口。
此外,据胡晓义介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架构。简单来讲,从横向上看,我们国家养老保险分为两大类,即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两大制度平台是并行的。从纵向上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是多层次的,而基本养老保险,便是最基本的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养老保险体系的压舱石”。就胡晓义解释,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最基本的层次,是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这不仅关乎人们最基本的养老保障,在养老支柱体系中,更是打基础的存在。
但就目前来讲,胡晓义表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旧存在五大问题:
可及性方面还有不足。
如果按照全覆盖或者基本全覆盖的概念,据测算,如果达到适龄人口90%全覆盖,大概需要覆盖10.5亿人,但现在还有约七千万人的差距。
公平性问题。
主要体现在群体之间的待遇差别,地域之间的待遇差别,以及城乡之间的待遇差别等问题。
流动性问题。
对于跨制度的流动和跨地域的流动都有政策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障碍,不够流畅。
可持续性问题。
从目前的抚养比看,我国的抚养比达29.2%。也就是说有100个参保者里有近30个人是领养老金的,且还在不断升高。所以可持续性需要顾及。
包容性问题。
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专家们称做叫一支独大,即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占比过大,第二支柱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发展不足,第三支柱更加薄弱。
为此,多项问题存在之下,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缓解。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渐进性地延迟退休年龄,或扩大筹资渠道。
曹德云:加大保险在养老金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
“养老财富的储备既包括国家,也包括个人。对于国家来说,需要更多的政策性支持,但也需要各个金融机构的努力。”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老龄化群体的数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养老压力,正在让中国的养老事业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而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障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也成为当代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
曹德云表示,保险机构作为长期资金管理,大类资产配置、长期资产创设、稳健审慎投资的机构,能够给各类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做出更大贡献,这是保险行业在未来要承担的一个社会责任。
正是如此,保险机构在养老体系三支柱建设中,特别是三支柱的资金管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进展性成绩。例如,从第一支柱看,我国已有六家保险机构成为社保基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且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6家机构所管理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规模达到900亿元,而2018年才700亿。
另外,据曹德云介绍,保险机构凭借在非标产品方面开发和配置的专业优势,成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产品当中非标类型养老产品的主要管理人。且从近几年投资情况看,保险机构管理的基本养老金组合的投资收益,大部分超过了投资基准。
这是保险机构管理养老金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对资金管理的专业能力。
从另一方面看,曹德云表示,养老金本身具有储蓄、保险和再分配的三大功能。个人养老账户兼具了保险和投资的两大属性,在这方面保险机构不仅具有保险保障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在投资、托管、运营、服务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
为此,曹德云建议,保险业要进一步发挥专长,巩固优势,加快创新,提升能力,改善质量,提高效率。例如,研究推动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的投资范围的问题,加快打造与其他行业平等竞争的产品体系,建立养老金行业的标准及数据共享机制,借助金融科技来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等。
徐敬惠:坚持养老生态战略,打造“城心养老”新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养老行业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据预测,2022年我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大关。这是潜力股,也是未来的增长极。养老,被认定的下一个路口的“荣耀”,正在崛起。
有数据显示
从2022年开始,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跨过60岁关口,正式进入养老时间。此后30年,每年进入养老时间的人口数量都将超过1000万,峰值接近2300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老龄化任务最重的国家。
而正是因为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使养老成为未来发展的巨大“蛋糕”,令多数资本开始进入。当然,保险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徐敬惠表示,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保险业的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一个是在产品端;第二个是在服务端;第三个是能力端。
从产品端看,保险业现在提供的产品已经兼具风险保障、财富管理的功能。例如,商业养老保险,有能够根据参保年龄,做到在退休之后定期领取养老金至身故的特征。另外,养老保障产品主要以中长期的资金管理为主,其定位是为满足个人多层次养老财富管理需求的非保本的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第三类的保险资管产品,也可用于养老保障体系中。
服务端
主要体现在医养康养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相嫁接的康养服务、财务收支的规划服务三方面。
能力端
主要体现在保险机构的养老战略中。
以大家保险为例,其开启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城心养老”。据徐敬惠介绍,作为行业新兵,大家保险坚持养老生态战略,努力探索“高品质养老机构布局为主,以城郊特色化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为辅”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事实上,这条道路的精髓在于“城心养老”的差异化思路,即以核心城区高品质养老设施为依托,以国际领先的养老运营及服务能力为支撑,打造集“养老服务+医疗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为一体的“城心养老”新模式,形成一站式的养老生活解决方案,以品质服务助力保险行业升级。
大家保险集团拟任总经理助理汤宁表示
这一模式有别于多数商业化中高端养老项目远离城市中心的选址思维,也打破了城市核心区老旧养老院满足不了新中产人群对更高品质养老需求的困局,在优化养老服务的同时,有效保障住户邻近医疗、靠近儿女、融入社会的现实需求。
据悉,大家保险集团已在北京市三环内核心区域完成三家高品质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养老社区布局,其中友谊社区与朝阳社区已正式运营,阜外养老社区和首个社区嵌入式护理小站正在建设过程中,可提供养老床位超过1500张。
大家保险集团相关板块负责人介绍:“我们在探索一种更契合中国长者养老需求及文化心理的养老方式。老人既能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又不需要舍近求远、脱离原先熟悉的居住环境和子女亲朋,真正在‘一碗汤的距离’内实现了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