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谁都希望能在一个舒适方便的环境中安享晚年。特别是那些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朋友,居住环境适不适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月初,苏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孙惠忠作为特邀专家赴北京,参加了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举行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用型科研项目成果预审会。本次会议就《老年人康复服务模式研究报告》、《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模式研究项目报告》 等六项课题进行了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为苏州市乃至江苏省养老机构的排头兵,孙惠忠结合社会福利院多年来办院经验重点对 《机构老年人生活环境设计模式研究报告》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建议和看法,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相关科研项目团队表示将把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作为典型样本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型科研项目”是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的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发起并组织的科研项目。该项目主要围绕老年人的康复服务、护理服务、精神文化服务、保健养生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宜居建筑、人才培养和品牌推广,组织近20家科研机构、集合了近百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研究,旨在为“十二五”期间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本次在北京召开的预审会邀请了全国著名养老机构的专家对六项课题进行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机构老年人生活环境设计模式研究报告》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据透露,这份老年人生活环境设计报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撰写定稿,内容包含了我国机构老年人生活现状、需求分析、老年人环境设计模式研究等,对如何提高涉老生活环境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提出了不少新点子、新创意。对此,孙惠忠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从室内硬件的角度来看,这份报告确实比较全面,也带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老年人生活环境并不只局限于硬件设施。”孙惠忠告诉记者,从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多年来的办院经验来看,养老机构的老人生活环境,除了硬件设施需要方便舒适外,还包括孝老爱亲的氛围、适合老年人生活学习娱乐的文化环境,养老机构的服务是不是人性化等。而这些“软环境”的建设,正是苏州市社会福利院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因此,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孙惠忠说,近年来,为给老年人及探视家属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和温馨的团聚空间,该院创建了“彩虹亲友俱乐部”,有电脑、图书、棋牌、健身设施和吧台服务,老人和亲属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除此之外,院内的每一名社会工作者都配备一台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目的是帮助卧床的失能老人与国内外的亲人通过远程视频进行探望与对话。
失能的老人与正常老人相比,更加渴望能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于是,该院想老年人之所想,思老年人之所需,开出了“流动超市”小推车。每天,“流动超市”推到一个个失能老人的床边,让他们好好“逛一回”超市,充分享受“购物”的快乐,品味“我可以”、“我能行”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老年人精神娱乐方面,福利院内也是丰富多彩,从2011年开始与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合开办了彩虹老年大学和老年人康乐中心。根据入住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彩虹老年大学开设了书法、绘画、歌咏、太极拳、英语、影视作品欣赏等特色课程; 老年人康乐中心则开办了手工学习班插花艺术、剪纸、沙画、艺术贴花等。活动全程由老年人自己参与组织策划及开展实施。同时,定期开展读书会,组织老人与周边社区老人互动联谊,享受社区养老的快乐。
(来源:城市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