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业内大咖“把脉”养老行业
作者:   来源: 广州日报  2020-09-01


  827~828日,“第五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行业大咖和参会代表“把脉”养老行业发展。

  记者独家专访了学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及一线养老院院长,从养老经济潜力、市场布局方向、一线实践等方向剖析行业“痛点”。

 

  老龄经济有看头

  记者从峰会上了解到,中国养老行业自2013年开端,短短7年经历了无数风口和变化。2019年是中国养老产业的政策之年,国务院及中央相关部委颁布多项重大政策,诸多利好消息刺激了行业发展。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分析表示,老龄化在经济领域不只是健康养老问题,还涉及文化、旅游+医养。做强做大老龄经济的政策方向,将可能涉及老龄文化、老龄健康、老龄制造、老龄宜居等产业领域。

  党俊武在其一项研究中发现,总体上,四五十岁以上人群是财富拥有量最高的群体。老龄用品、老龄服务、老龄金融等领域的实际消费潜力占到GDP1/12,预测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1/52050年,老龄化达到高峰时期,比例会达到1/3

 

  专家剖析养老痛点提良方

  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养老产业发展部总经理张婧表示,疫情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放大了养老行业的盈利难问题。她认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可以探索机构连锁新可能,寻求差异化发展。

  光大百龄帮康养产业集团总裁陆家斌分析,过去的养老市场,服务机构及床位紧缺,服务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对此,在城市中心建立综合型养老机构,提供老人基本服务需求,服务走向精准化、专业。

  “养老行业不能盲目布局。”党俊武亦表示,行业需要细分。他认为,老龄产业要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进行尽可能的细分,同时上下游产业也需要有所延伸和划分。“比如在日本就有企业专门给养老机构洗涤打扫,把这两种养老机构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交给专业的公司来承包,养老院省去很大成本,更专业。”他说。

  峰会上,主办方邀请9位院长代表向大家讲述养老从业故事。其中,南沙养老院院长卢永红从业22年,当过护士,做过护理,考取了社工证,还拿到二级心理咨询证。“养老这个行业收入不高,但是长者对我的信任、依赖,让我的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和他们在一起很幸福。”说这句话时,卢永红甚至有些哽咽。她告诉记者,在这么多年的从业过程中,长者们多次让她感动,“养老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乐趣,一份感动,让我坚持下去。”

  9位院长认为,养老这个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始终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个行业不能挣大钱,却有幸福感。这幸福感来自于长者对他们的依赖、信任,来自于帮助长者后得到的成就感。

 

  广州养老如何?

  1.广州可能成为开发老龄经济的排头兵

  广州现状

  近年来,广州创新价格管理,主动跟踪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和养老服务企业,符合条件的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对养老服务企业实行分类登记管理,推进养老服务业企业登记规范化和便利化。对本地、外地和境外投资者举办的养老服务项目实行同等待遇,引导支持境内外企业和机构落户广州从事养老服务业。

  此外,广州搭建平台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医疗护理等服务。全市73%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5%的长者饭堂、84.48%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设立中国香港独资、中法、中日合资合作养老机构4间,涌现一批品牌养老服务机构。

  专家点评

  在调研中,党俊武发现广州在社区养老、旅游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很多养老器械、康复器械企业做得非常好,还有智慧养老方面的布局。他说,“广州具备老龄经济的许多基础要素,包括服务、健康、制造业等,具备先进理念,可能成为内循环战略下开发老龄经济的排头兵。”

  2.社区养老力量给全国带来经验和启示

  广州现状

  近年,广州打造“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统筹整合日间托老中心、老年人活动站点等场地设施和资源,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3级实体服务平台。

  其中,广州统筹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助餐配餐、医养结合、生活照料“3+X”创新试点,全市长者饭堂1036个,覆盖全市街镇、村居,融入医疗护理、健康宣教等服务,使长者饭堂成为老年人健康养老、休闲社交的共同家园,知晓率和满意率均超90%

  全市有11个区级、173个街镇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1460个星光老年之家、1144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点,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超20.1万名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专家点评

  大爱城控股副总裁兼养老运营公司CEO乌丹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颇具优势。一方面,大湾区的家庭重视程度比较高,代际关系更亲近;另一方面,大湾区的人较务实,注重社区服务、社工服务,安老等理念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大湾区养老行业在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客群定位、服务规划、定价方面更有针对性。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