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离开自己的家,不用去适应新环境,闲暇时有一帮社区老友一起娱乐聊天,偶尔身体不舒服,有人嘘寒问暖,三餐无忧。”昨天,为期3天半的温州市民政系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互看互学”活动来到最后一站龙湾区永兴街道兴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王振华老伯向来访的人员道出了他的“养老梦”。
温州市九成以上老人 希望居家养老
“像王老伯一样,居家养老是全市很多老人的愿望。”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温州市从1995年进入老年型社会,现在正处在“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老龄化伴随高龄化”的阶段,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8.3万。
统计显示,温州市九成以上老人希望居家养老。
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家门口的“养老院”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因此应运而生。据介绍,去年,该市利用村居“转并联”后闲置资产,提早3年完成省里十二五规划提出100%城市社区和1/3农村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目标,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69家,其中功能配备齐全的示范点31个。
“这么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如果都由政府去运营和管理,对政府是一个大包袱,也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有关负责人说。
为此,日前,温州市正式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意见》(1+5)文件,突破民办养老投融资体制障碍,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
“全市正掀起一股兴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热潮,今年温州市计划新建20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2014年实现所有社区建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市民政局副局长蒋义炮介绍说,目前,温州市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多种运营模式,尝试“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为社区居民建设一座座家门口的“养老院”。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到今年年末,全市将拥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70家,如何提高社区为老服务“软实力”,成为此次“互看互学”活动讨论的热点话题。
“引导社会力量,尝试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满足多元化的为老服务需求。” 蒋义炮表示,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三社”(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互动、“两工”(社工和义工)联动、实施“公益创投”的服务理念,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效初现。平阳县鳌江镇古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吸引了20多个社会组织进入,使服务更专业更多元;萧江镇桃源社区采取推举初步候选人、差额选举等形式,产生由5人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委员会”,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民主自治;龙湾区的两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交由社会组织去运营,鹿城、瓯海也正启动政府购买服务试点。
有关人士指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和服务内容上,温州市正在探索“事退社进”的路子,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重新定位、勇于让位,专业的社会组织顺势接位大胆上位,使得养老服务更专业更多元更到位。
(来源:温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