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5日,“老龄时代·中国探索”首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在北京盘古智库盈科CBD办事处成功举办。峰会包括1场主旨演讲、2场高峰对话,7场分论坛,共10场学术盛宴,并发布了“老龄社会创新案例研究”(先导版)和中国老龄社会创新十佳案例,以切实推进中国老龄社会的转型与创新,网上参会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首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办,盈科律师事务所、经观传媒、益人录联合主办,峰会聚焦社会创新、人口负增长、老龄产业、安宁缓和医疗、适老化、老龄健康、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热点话题,从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对老龄社会的转型与创新这一重大话题展开了全方位、大视野、整体性、前瞻性探讨。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在致辞中表示,老龄社会是典型的“灰犀牛”现象,会在经济、伦理、制度、观点、产业等各个层面带来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全社会共同携手应对。
对此,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指出,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始终的一项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搞好老龄科学研究,需要集合政府、科学机构、高校和各类智库的力量共同攻关。
老龄社会转型涉及方方面面。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最主要的是面向未来两个15年我们应该如何去谋划发展。应对老龄社会,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不能用年轻社会的老思维来应对老龄社会的新问题;其次是中长期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第三是发展老龄经济产业,这也是加强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主攻方向之一;第四是根本上还要靠理论和人才,制度可以完善,经济可以发展,技术可以突破,但是不能没有理论和人才,要构建中国特色应对老龄社会的舆论和话语体系,逐步建成老龄科学中国学派。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结构性的变化,要摆脱以往将老龄社会、老龄化混同于养老的思维方式,启动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转型的新共识。老龄社会转型是总体性、全面性的,是现代性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
梁春晓强调,未来一段时间,要启动共识,推动创新,系统研究,全面转型,以实现一个全龄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
此外,专家们还提出,从整个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把老龄社会的积极应对上升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制定法律、政策、规划、项目时充分认知老龄社会这个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