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来自省卫生行政部门的统计,苏州市共有28所民办养老护理机构,占全省护理院总数的61%。据了解,苏州市自2004年成立第一家民办护理院后,用了五年时间发展了8家。而近3年来,有识之士看好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20家民办护理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了起来。
“苏州自1982年进入老龄社会以来,呈现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空巢老人居家式的特点。”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利江说,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苏州市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民营力量从事养老服务事业,扶持老龄产业发展。从2005年始,苏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苏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苏州市护理院收治对象规范》、《苏州市护理院护理分级护理制度》、《苏州市护理院主要医疗制度》、《苏州市护理院考核标准》等,为民办护理院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养老护理专业,从2010年起,苏州市把养老护理员岗位纳入紧缺工种,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经培训取得初级、中级、高级养老护理职业技能证书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持证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人员,根据工作年限不同,分别给予特岗津贴。为了吸引外地高技术人才到苏州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取得高级养老护理职业证书或硕士以上学历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人员,给予本人及直系亲属在苏落户的优惠。民办养老护理机构必须提升“软实力”、打造“硬品牌”,才能更好更快发展。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卜秋说,“软实力”,就是护理院要拥有优质的软件,包括先进的办院理念、完善的护理管理、优良的服务质量、优质的社会效益,最终打造民办护理院硬品牌。
据了解,在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群落中,有起步早的福星护理院、有发展较快的夕阳红护理院、有集团式经营的爱心护理院、有吸引人才较多的心圆护理院、有设施较高档的天易护理院……他们擎起了市民们办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大旗。
福星护理院自2004年开张后,及时提出分科护理,首期进行分科护理的有糖尿病、精神障碍等病种。2009年,该院开设老年痴呆护理区,对即将离世的老人实施临终关怀。截至目前,全国70多家护理院按照“福星模式”及其编撰的《爱心护理院管理规范》、《爱心护理院医生、护士、护理院手册》办院。院长邓德金接到几十家民办养老护理机构的邀请,希望他把“福星模式”移植到另一个城市。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