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医养结合事业产业将在“十四五”期间获得长足发展。”11月7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0年学术大会”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表示。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据预测,至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2033年达到4亿,2050年达到5亿,将占总人口的35%。”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介绍,中国社会将从快速老龄化,发展到急速老龄化,再到深度老龄化。进入老龄化社会,也使我们进入了长寿时代。
“也要看到我国从整体上进入长寿时代的同时,长寿而不健康的问题比较突出。”王谦表示,1949年我国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8.7岁,老年人带病生存期高达8年多,我国老年人患病比例高,进入老年后患病时间早,带病时间长,生活质量还不高。
此外,我国还有42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近1000万失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肿瘤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病、疼痛病等各种慢性疾病患者人群,每年发病人数、致死致残人数增加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其中,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近1.2亿人,亚健康人群达几亿人,四分之三左右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病。
刘维林建议,要把建立完善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任务来落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已经正式成为“十三五”时期推动健康老龄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医养结合政策部署提出五年来,从建立“社区居家和机构的养老服务体系”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从“以健康为中心”到“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