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吴玉韶: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做好这六项工作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  2020-11-13


  “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和国家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是几代老龄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在117日上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0年学术大会上,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提出,从国家战略的新视角、新要求、新高度,当前要着力做好六项老龄工作。

 

  做好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首先要对领导干部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积极及时、科学综合应对的新理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和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全面、长远、深刻的,不只是老年人问题、养老问题,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和包袱,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快构建老龄健康体系

  一方面要提升健康素养,通过权威、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尽快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素养。老年健康有很多误区,比如把正常衰老和衰弱当成疾病,过度养生保健、过度照护、缺乏康复理念等。另一方面,要加快老龄健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

 

  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居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不足1%99%老年人都是居家养老。因此,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制定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政策,包括带薪照料假、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家庭养老床位等,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

  另一方面要重点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特别是送上门的康复护理专业性服务。机构养老为补充,虽然比重不大,但对于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是不可替代的,未来要大力扶持发展社区嵌入型具有康复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使失能失智老年人在社区里就近就便得到及时、专业照护。

 

  重视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这是五中全会老龄国家战略的亮点,也是积极老龄观的充分体现。研究表明,60-69岁低龄老年人思维保持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90%,部分人智力和创新力甚至会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研究与实践也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与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参与越活跃,身心状态越好。

  我国目前是以低龄老年人为主的老龄化,老年人社会参与潜力巨大。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破解老年人就业、创业等一系列制度障碍,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组织,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平台,鼓励老年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加强老年友好环境建设

  要把老年宜居环境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建筑规划、设计制造、生活服务等各个环节中,纳入社会治理的体系当中,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且老年宜居环境不是“高配”,是“标配”,不是对老年人特殊的优待,而是全社会标准化的配备。要营造敬老爱老的包容社会环境,破除老年信息鸿沟,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

  宜居环境当前主要做两件事,解决“等不起”和“改不起”问题,对现有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不能让老人“等不起”,实施强制性建筑适老设计标准规范,不再产生新的不适老环境,不能让不适老的环境未来“改不起”。要警惕无障碍变成新障碍,这几年适老化改造发展起来后,普遍缺专业人员,缺设计规范,许多无障碍实际上成了新障碍。

 

  加强老龄基层基础工作

  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更要重视加强老龄基层基础工作,比如大部分老年进入社区后,要加强老年人社会管理,要大力发展老龄智库,加强前瞻性老龄问题研究,要加强统计信息及发布工作,为国家老龄政策制定以及老龄事业和产业提供科学支撑和重要依据。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