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投4.3亿为重度残疾人和80岁以上老人发养老(助残)券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2013年07月05日,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全国民政法制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北京市于2009年出台《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九养”政策统筹了民政、残联、社保、卫生等多个部门,将养老、助残、就业政策融为一体,整合公共财政、福彩公益金、残疾人保障金、失业保险金等各种资金,涵盖了老年人医疗保障、养老服务补贴、居家生活、社会活动、精神关怀等多项内容。继“九养”政策之后,又相继出台了30多个配套办法。每年我市拿出1000万元评选表彰万名“孝星”和千家为老服务单位。每年投入4.3亿元,为重度残疾人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问题,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北京市民政局围绕养老服务加强政策创制,着力破解居家养老服务难题。北京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全市常住老年人口有286.8万,占总人口的13.9%,到2020年将突破400万大关,占总人口的20%。同时,老年人空巢化、高龄化十分严重,全市纯老年人家庭人口4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2%,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13.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5%。养老问题愈发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缓解家庭养老资源不足、社会养老服务供求矛盾,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破解老年人吃饭难、照料难、出行难、就医难的问题,
  其次,北京市民政局围绕殡葬公共服务加强政策创制,着力破解群众丧葬负担难题。当前,部分群众还存在传统落后的丧葬观念,殡葬市场和殡仪服务不规范问题也比较突出,给困难群众带来了较重的丧葬负担。为此,我市出台《北京市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办法》,使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同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一样同等享受5000元的丧葬补助,率先实现了丧葬费补助待遇城乡全覆盖、同标准。推出“零百千万”殡葬惠民工程,即零元骨灰海撒、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和万元骨灰安置,有效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传播了绿色丧葬理念。为促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出台《骨灰撒海服务规范》、《公墓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其中,《骨灰撒海服务规范》被民政部纳入7项国家行业标准之一。与“零百千万”工程相配套,我市近年来共建设94家农村公益性公墓,得到民政部和市政府的肯定。
  北京市民政局还着力破解家庭收入核查难题。在社会救助实际工作中,家庭经济状况核实难、认定标准不够准确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针对这一难题,充分发挥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作用,2011年,出台了《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指导意见》,不但整合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住房、车辆、税务等数据,而且突破性地将证券、商业保险等信息也纳入核对范围。同时,规范社会救助家庭收入和财产的认定标准,将申请对象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机动车辆、房屋等财产统一纳入认定审核范围。核对机制实施两年多来,全市低保对象从23万下降到17万,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其中,60%以上的低保对象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
 
    (来源:人民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