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智慧养老触手可及,家门口可颐养天年
作者:   来源: 合肥日报  2020-12-11


  “十三五”以来,为助推养老服务全面发展,我市建立了“1+3+X”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切实保障了我市养老事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73家;此外还建成16家社区托养中心,11家社区助浴机构;大力实施社区老年助餐工程,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55家,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超81%

 

  “家门口”实现养老

  1210日上午9点,70岁的程克珍老人如往常一样来到瑶海区七里站街道东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做膝关节红外线理疗。

  由于服务中心就在家门口,每天到这儿和邻居们聊聊天、做做康复理疗,对程克珍来说,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全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是‘十三五’以来,我市为进一步增强老年人获得感的切实举措。”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胡越表示,通过颁布地方法规《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即为“1”),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合肥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合肥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等3个政府性文件(即为“3”)和若干部门文件(即为“X”)构建“1+3+X”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推进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可实现“家门口”养老。

 

  智慧养老触手可及

  “这款由华米科技制造的智能手环和腕表,为老年人提供人体基本体征数据和运动健身指导。”近日,华米科技联合合肥市红十字会,在合肥高新区天乐社区开展了一场“智慧健康社区公益关爱活动”,向社区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手表。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我市统筹推进智慧养老机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养老服务机构专业优势,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紧急救援、餐饮、家政等服务。

  其中讯飞、晶奇、华米、三联等科技企业开发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辅具等,在全市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被广泛运用和推广,提升了养老服务企业智慧化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通过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在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等领域落地,完成了500户的全市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改造工程,为每个家庭配备智能腕表、智能床垫、远程呼叫、陪护机器人等穿戴和智能终端设备。”胡越告诉记者。

  截至202011月,全市已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4家、示范街道3个、示范产品7个、示范信息服务系统6个;省级智慧养老机构9家、省级智慧养老服务中心8家。

 

  高龄津贴发放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老年人补贴制度,全市高龄津贴发放实现标准统一且全覆盖。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政府通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为我市城区70周岁以上低保、空巢老人和90岁以上老人,按照每人每月600元标准,购买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6大类服务;为全市3.65万名特困供养对象购买医疗护理保险;为全市4289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全部建立了信息台账;全市总计达20.6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了高龄津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