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中心里的“幸福年”
作者:   来源: 阳泉日报  2021-03-03


  大年初一,平定县老年服务中心6楼餐厅窗明几净,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暖融融的。屋内翠枝嫩蔓缠绕,挂着小巧红灯笼,一派喜庆的景象。

  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岳新明、主任郝彦红和员工都没有回家。上午11点,他们戴着口罩和围裙,在餐厅当起“服务员”,手脚麻利地端饭菜、摆碗筷。圆桌上,过油肉、豆腐丝等10个菜摆了一圈,香喷喷,热腾腾。桌子中间还有猪肉大葱和豆腐鸡蛋两种馅儿的饺子和大花糕、可乐等。

  “哟,摆得满满的,菜还真像回事。”

  “菜做得不赖,闻着就香。”

  生活能自理的十几位老人陆陆续续走进来,围桌而坐,互相开着玩笑。

  岳新明、郝彦红等人满面笑容地和老人打招呼,请他们落座。看到78岁的姬长岭老人拖着腿走在后面,郝彦红赶紧上前搀扶:“姬老师,您腿脚不好,慢点儿走。”

  姬长岭是平定县锁簧联校退休教师,有3个儿女。春节前夕,姬长岭在老年服务中心结缘的老伴儿王秀珍被儿子接去太原过年。姬长岭的儿女也想把他接回家。可姬老师一想到自己刚做完腰椎手术不久,腿疼难行,在老年服务中心有电梯,而回儿子家得爬很多台阶,多有不便,便和儿女商量好了,留在老年服务中心过节。

  “姬老师,快趁热吃。豆腐丝、过油肉和这些扣碗都是咱中心厨师自己做的,味道不赖,你快尝尝。”刚一落座,郝清泉、郗俊民两位老人就招呼他。郝清泉孩子在广西,郗俊民孩子在北京,因为疫情,这次都没回来过节。

  “孩子们不回来,咱回家也是冷冷清清的,还不如待在这里,和老伙计们一块热闹。”

  “谁说不是。咱在这里,中心的人变着花样给咱做吃的,陪咱聊天解闷。”

  “我倒是孩子们都在了,就是家太冷,老伴儿刚做了脑梗手术,受不得冻。还是咱中心住着暖和、舒服。俺老两口就在这里过年了。”南阳胜村80岁的张九鸣说。

  老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聊着,中心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一人端一杯热可乐笑盈盈走过来。他们挨个儿和老人碰杯、向老人拜年:“过年喽,咱们大家吃个团圆饭,祝各位老人健康长寿、牛年大吉!”欢笑声、祝福声、碰杯声,声声悦耳。

  吃罢午饭,姬长岭回到房间。他和王秀珍老两口住的是一卧一卫一阳台的大套间。屋门上贴着大红横批,屋内绿植郁郁葱葱,红色三角梅怒放。暖气、空调、电视机、洗衣机、淋浴、衣柜等一应俱全,像家一般温馨。

  “俺在这里一住就是10年。屋子每天有工作人员定时消毒、通风、打扫,收拾得干干净净。中心里的人把俺当家人,俺也早把中心当成家了。”姬长岭边说边打开电视看春晚重播。

  这时,手机响了:“午饭吃了没?吃的啥?对胃口不?”原来是老伴儿王秀珍的电话。“挺好的,都是地道平定菜,吃出家的味道了。”姬长岭笑着一一“汇报”。王秀珍原本惦记老伴儿第一次独自在中心过春节,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就“放心了”。

  这边手机刚放下,那边儿子、孙女的电话又“追”了过来,这个问候拜年,那个让发红包,姬长岭和孩子们自由自在聊着、笑着,幸福的脸像极了那盆红彤彤的三角梅。

  和姬长岭老人一样欢乐过大年的还有那些失智和失能的老人。

  87岁行动不便的赵改梅刚吃过饭,便吵着要看春晚。护工像抱孩子似的将她抱上轮椅,赵改梅靠着椅背,和同屋“小伙伴”们一起瞅着电视,看得笑出了声。93岁的贾增祥老人红光满面坐在床头,戴着围嘴,靠在护工怀里也在欢笑。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刚被护工喂过饺子,听到护工向他讨教长寿秘诀,他一个劲摆手,乐个不停。86岁的张桂花老人躺在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呼噜还打得震天响。护工为她掩被子时,老人忽然睁开眼。“看看我是谁?”护工逗她。“你是我闺女”,老人瞪着眼,脱口而出。

  “哈哈哈,我是你闺女。”护工爽朗地笑起来。

  “为防控疫情,我们老年服务中心一直是封闭管理。春节期间,更是全员无休,吃住在中心,全力以赴保障老人安享‘幸福年’。”郝彦红笑着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