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养老方式新选择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居民如何养老成为市民关心的话题。作为子女,如果您不愿意父母孤寂地去住养老院,又面临没有时间和专业知识照料老人的问题,“居家养老”成为一个全新的选择。
  目前,太原市有60岁及以上老人63万,其中空巢老人约13万户。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居家养老模式全覆盖工程,健全完善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需求,7月24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任书文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市城市居家养老的发展和建设情况展开视察。
 
  日间照料:温馨的“家外之家”
  早已退休,又没和儿女生活在一起,可住在五龙口三社区的83岁独居老人韩大娘几乎天天都没闲着。早上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姐妹们聊聊天、翻翻报纸,吃了午饭后休息一会儿,有时打打牌,有时学学编织,吃完晚饭再回家去住。老人觉得“家门口有了这个日间照料中心后,就觉得有串门的地方了,大家都是多年的老熟人,在一起有大家庭的氛围,比自己在家舒心得多”。
  在五龙口三社区的日间照料室,里面除了三张床位,还布置了图书架和绿色的植物,环境十分温馨。三位老人正坐在一张床上打扑克、聊天。旁边还有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用按摩器为其中一位老人按摩腰背。日间照料室是日间照料中心的一个内容,这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市这种日间照料中心已有115个。照料中心可以为辖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棋牌游艺、书画创作等文化娱乐服务。同时,日间照料中心还为那些居住在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长期生病卧床及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提供各种服务,老人有需求只要拨打照料中心的电话,就会有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包括送餐上门。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老人在这里既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又能得到专业人员的照顾,真正使生活在该社区的空巢老人拥有一个“家外之家”,营造一个“空巢不空心”的精神家园。如今,随着老人需求的多样化,社区中的日间照料中心也在不断完善,这些变化将改变单一的居家养老方式,为社区老年人就近学习、娱乐、健身提供方便,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
 
  老年餐桌:吃饭不再是问题
  海边街社区83岁的杨奶奶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空巢老人,杨奶奶自认为身体还不错,不让儿女给她请保姆。然而日常生活中,做饭对老人而言有时的确是负担,而饭店的饭菜又过于油腻,老人不愿经常吃。“要是有个地方能吃上‘放心饭’就好了!”与杨奶奶一样,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居民大多有一个很迫切的实际需求:每天能有个吃上放心饭的地方。为此,太原市适时推出老年食堂,每天为老年居民们提供午餐服务。
  迎泽区海边街社区所在的海边街8号院内,一间70多平方米的房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粉刷一新的房间里,整整齐齐摆放着6张桌子,可接待数十人同时就餐。海边街社区主任胡贵云说:“老年餐桌已经列出了菜谱,每天会给老人提供不同花样的三菜一汤。”
  老年餐桌刚开始运行就受到了众多居民的称赞。为规范老年餐桌服务标准,民政部门专门出台了服务指南,将享受优惠的老人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甲类老人为“三无”和特困老人,可享受免费午餐;乙类老人为80岁以上高龄、优抚、低收入和残疾困难老人,每顿午餐只需2元;丙类为空巢、独居困难老人及失独老人,每顿午餐只需4元;丁类老人为有经济能力且有就餐需求者,每顿午餐6元。社区其他老年人也可凭居家养老服务券享受到优惠午餐。
  7月24日,太原市首批“老年餐桌”在海边街社区和锦绣苑社区正式投入使用。社区“老年餐桌”是太原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为老年人提供的一项服务内容。海边街社区的“老年餐桌”占地约70平方米,由市民政局牵头,使用社区“惠民资金”建设,配备一名专业厨师及多名志愿者,根据不同标准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优惠午餐。目前,该社区已有14位老人签约加入,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70多岁。
 
    (来源:太原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