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委员建议“提档升级”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如皋作为长寿之乡,“长寿”一直是我市人口年龄层次分布的代名词。据统计,我市年龄达60周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近24%。市老年大学建成至今已成为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力量之一。但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深,市老年大学现有规模和设施配置已无法适应老年人生活、娱乐、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市政协委员徐梅对如皋老龄化问题十分关注。她曾就此专门提出了一份题为《加强市老年大学建设》的提案。本期《民生提案年中追踪》我们一起关注。
 
  老年大学现有规模已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
  市老年大学建于1987年,最初位于健康桥附近。1995年迁建至大司马路西皋市场对面。这里地处交通要道,人流量、车流量都非常大,给进出校园的老年学员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据了解,市老年大学建成后一直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合二为一。在现场,记者看到,斑驳的墙壁透露着它的年龄,昏黄的灯光映衬着它的岁月,一砖一瓦都印刻着它所经历的光阴。正在这里休闲锻炼的宋爷爷告诉记者,因为这里建设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设施配备相当落后,有很多现代化的课程想开却又没法开。很多人想要熟悉现代化的设备,但是由于电脑配备很少,所以很多老年人很难接触到电脑方面的知识。
  “地面砖由于走的人多了,防滑性能也不是很好了。”和宋爷爷一样,薛爷爷只要有时间,就爱到这里转转。他告诉记者,每天从这走廊和过道进出的人很多。干燥的天气,地面还不是那么滑,到了阴雨天气,地面就很容易让人滑倒。虽然这里都贴有提示,告诉大家走路要注意安全,注意防滑,可是碰到下雨天、或是在卫生间,还是有老年人会不时滑倒。
 
  老年大学成了老年人的第二个“家”
  在市老年大学的活动室里,记者看到有很多老年人正打着乒乓球。爷爷奶奶们灵活的手法,矫健的步伐,不禁让人赞叹。常爷爷是众人口中的“球王”,乒乓球打得非常好。常爷爷告诉记者,退休之后,在家闲着很无聊,便想到到老年大学里面来活动活动。平时在这里看看书,跟老玩伴儿们打打球,常爷爷的生活也乐得自在。
  大家老来作伴,一起学习、玩耍自然是件快乐的事情,但常爷爷也有很多的烦恼。“乒乓球运动量大,这天又热,稍微打打就能热出一身汗,有些同志热得受不了,只能赤膊上阵。”常爷爷告诉记者,由于经费有限,活动室里只能安装电风扇,但是对于爱运动的老人们来说,电风扇的威力远远不够散去他们身上挥洒的汗水。一边是炎热的天气,一边是自己热爱的运动,常爷爷的心里也一直很纠结。安静的阅览室里,只有电风扇的“呼呼”声回响。老人们都坐在各自的位置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新出的报刊读物。许爷爷告诉记者,一般午休过后,都习惯到这里来坐一会,看看报纸杂志,了解了解社会上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每天的报刊读物都会及时更新,所以,我几乎会天天来,这里都快成了我第二个家了”,许爷爷笑着说。谈及对这里环境改进的期望时,许爷爷直说,现在的环境条件已经够好了。活动室、教室等房间都安装了饮水机,以便老人们能够及时饮上热水。虽然空调等设施现在还没配备,但每个活动室、教室都有电风扇。“虽然现在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能够在更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阅读到更丰富的读物的话,那就更好了。”许爷爷说。
 
  尽快改善市老年大学落后的办学状况
  市政协委员徐梅在提案写道:老年大学是承载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岁月的流逝,跻身于城市一角的老年大学也已渐渐展现出了它的疲倦与难堪。为了缓解如今老年大学难以承受的重担,也为了给老年人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休闲娱乐的生活,建议市有关部门加强市老年大学的建设。徐梅表示,市老年大学建成已有20多年了,整所大学仅仅只有一间办公室和两间教室。而小教室也仅有普通办公室一般大小,大教室则是由两间普通办公室拆掉了一面隔墙后使用的,中间还有一根立柱。整所大学里面,没有一间标准教室,更没有充裕的活动场所提供给学员,常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由于教学场所的限制,学校也不能安排正常的教学活动,更加不要说是举办兴趣小组的活动了。徐梅建议尽快改善市老年大学落后的办学状况,加强市老年大学的建设与管理。增加必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积极宣传老年大学,让老年大学真正成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基础性场所。
 
  迁址新建是市老年大学提档升级唯一出路
  针对政协委员徐梅提出的这一提案,作为市老年大学的主管部门,市老干部局十分重视。沈寿高是市老干部局副局长。他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市中心,要对老年大学现有教学楼和活动室进行扩建和改造,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尽管如此,市老干部局从去年开始已投入部分资金对老年大学进行了整修,调整增加了教室,改善了教学环境设施。然而,与如皋老年教育的需求相比,目前的老年大学还远远不能承担这样一个重担。不断膨胀的老年人口,迫使老年大学不得不根据现在的情况进行资源的整合。
  沈寿高说,市老年大学要提档升级,其唯一出路就是重新迁址新建。目前市老干部局已着手启动老年大学搬迁扩建工程。他们积极研究了老年大学的现有状况,并针对实际情况作出了改造的可实施性方案,在老年大学的整修以及搬迁新建的各项事项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力推动老年大学新建工程。经过一番研究和考察,新的老年大学的地址确定于大司马南路与解放路的交汇之处,并对新的老年大学作出了设计规划,未来将有一所全新的老年大学伫立雉水大地。
  沈寿高表示,新的老年大学建成后,市老干部局将尽全力协助筹措资金、帮助改善办学条件以及学校班子建设、党组织建设、课程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和制度创新。沈寿高告诉记者,市老年大学的教师多数是外聘的,具有一定的不固定性。新的老年大学建成后,教学设施配备以及师资力量上都会有全新的整改方案措施。而就政协委员对领导年龄层次上面提出的提案,老年大学方面也已作出了调整。校长等人员换班后,年龄都在60岁左右,有的是刚刚退居二线的领导,有的是多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退休干部,在教学业务、政治思想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对于老年大学这种永不毕业的学校来说,老年人在这里能够享受到的不仅是生活化、实用化的学术知识,更是晚年生活与心灵上的富足。
 
    (来源:新民晚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