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陆杰华:老龄社会形态下城市老年群体社会治理需有前瞻性
作者:   来源: 中国发展网  2021-04-27


  425日,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办,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优客工场承办,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协办的“老龄社会创新先行——中国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三周年暨专题研讨会(34)”在京召开。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陆杰华重点关注“老龄社会形态下城市老年群体社会治理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路径”话题。

  新变化。一是老年预期寿命延长伴随着疾病扩张的危险,健康不平等现象凸显,人群、城乡、阶层、性别健康不平等;二是空巢、独居老人数量、比例急剧增加,家庭代际结构的变化;三是流动老年人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四是老年人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老年人的利益诉求发生变化。

  新挑战。第一个挑战是群体社会治理理念之后,治理模式和治理思路亟待转型。传统事后治理应对模式,难以应对老龄社会诸多潜在风险。目前社会治理模式是碎片化的,各管一段,老龄社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涉老政策和法律法规超前和统筹是短板,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各自为政,缺乏活力。

  第二个挑战是城市老年群体治理的主体单一,各治理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共识共建格局还没有完全构建。

  第三个挑战,城市老年群体利益结构复杂化,基层社区治理难度加大。老年群体利益日益凸显加剧了代际利益的冲突,代际和谐需要考虑。

  第四个挑战是城市老年群体公共服务供给缺口扩大,供需不对称亟待平衡。养老供需不平衡,城市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方面,城市规划滞后于老龄化的进程。

  新路径。一是需要改变治理模式,从碎片化改成整体性治理;二是聚焦老年人向全人口全生命周期转变,改变过去按照年龄的定式,老龄化问题不等于老年人群的问题;三是回应性治理向前瞻性治理,老龄社会新形态为国家、个体和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复杂、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治理应是精准、预见、有准备和有针对性。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