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公布,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在整体人口中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全球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当前,全球老龄化形势严峻,并呈不可逆之势,日本、德国等更是进入了“高龄社会”。
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导致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原因,首先,受中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基数在逐步变小。其次,当前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90后、00后生育意愿明显下降,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整体来看,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两个主要原因。
2.6亿的庞大老年人群,还提醒全社会必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精准的服务。
如何发展智能又适老的现代产业、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如何给身边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传扬敬老爱老美德的应有之义。
把统计出来的冰冷数字,转化成热乎的国民温度,更是本次人口普查的意义所在。
无论在社会硬件上,还是生活软件上,适老化都应当再提速。面对2.6亿老年群体的庞大数据,既要在人口策略上充分重视,多加强前瞻性思考,也要在生活细节上热情关怀,多多彰显文明社会的温情。
“银发蓝海”潜力巨大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存在“挑战”也存在“机遇”,因此,要在积极进行人口结构调整的同时顺势而为,在“挑战”中寻找“破局”之机。
从“挑战”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势必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养老产品有大量需求,这将为医疗、养老、健康等产业带来发展机遇。随着越来越多习惯于“数字化”生活的人口步入老年阶段,智慧经济也将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辅助机器人、防跌倒防走失、家庭监测系统等。
目前,养老服务、养老医疗、老年文娱、养老金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仍有较大供需缺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上述领域将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蓝海。
以养老用品为例,此前工信部联合其他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艾媒咨询认为,在多方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到2022年预计突破10万亿元。
无疑,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银发经济”将成为“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能否释放出“银发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当然,除了发展“银发经济”外,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可从劳动供给、财富储备等多方面持续发力。